第890章 扎硬寨,打死仗(2 / 2)

不迫,似乎对这一切都早有预料。毕竟,在这滚滚向前的历史洪流中,一些人的小心机不过是螳臂当车,根本无法掀起什么风浪。

最后,崇祯皇帝的目光转向了孟乔芳,在等待他的意见或建议。

“孟爱卿,朕此次亲临辽东镇,就是想听听诸位爱卿对于反攻之事的看法。朕也曾询问过这里的将领们,是否觉得反攻的时机已然成熟?又该如何去实施反攻呢?然而,这些将领们却皆是唯唯诺诺,对朕的旨意言听计从,表面上看似顺从,可实际上,他们每个人都显得颇为保守和悲观啊。”崇祯皇帝面色凝重地说道。

孟乔芳听闻此言,不禁眉头微皱,心中暗自思忖。他深知此次乃是皇帝对他的一次重要考验,绝不能有丝毫闪失。于是,他稍作沉吟,整理了一下思绪,然后开口道:“陛下,依微臣之见,陛下您所定下的战略目标,凭借北直隶的物力和人力,完全是可以达成的。只是,微臣认为辽西走廊地势过于狭窄,若仅局限于此地进行反攻,恐难有大的作为。因此,微臣建议在坚持链锁墩堡、步步为营的策略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战斗模式的范围。”

“哦?详细说来听听。”崇祯皇帝听闻此言,心中不禁一动。他深知辽西将门的作战风格,他们似乎特别钟情于在辽西走廊这片狭窄的地带与建奴八旗大兵展开殊死搏斗。这条走廊宽度不过几十里至百余里,宛如一条狭长的通道,然而却成为了双方重兵对峙的焦点。

这种战术被称为“扎硬寨,打死仗”,其背后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一方面,由于地形狭窄,双方军队在狭路相逢时,更容易形成紧密的拳头,对于防守方来说,这无疑是一种有利的态势。另一方面,明军的战兵数量相对有限,关宁铁骑与八旗兵一样,都难以承受长时间的消耗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