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1章 世纪的三光政策(1 / 2)

然而,这种战术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一旦战线推进到大凌河,也就是辽西走廊的末端,明军将面临大江大河以及广阔平原的挑战。在这样的地形条件下,明军的精兵难以面面俱到,容易被机动性更强的八旗兵各个击破。

“陛下,如今大凌河堡已经开始动工修建,这意味着战线实际上已经推进到了广宁和义州附近。”孟乔芳继续解释道,“只是建奴那边也非常清楚,一旦被驱逐到辽河以东,他们将失去天险可守,局势对他们将极为不利。”

因此,奴酋皇太极为了阻止我大明顺利修筑大凌河堡,不仅派遣了大量的军队,还联合了蒙古左翼的科尔沁、阿鲁、扎鲁特、巴林、敖汉、奈曼、喀喇沁、土默特等部落,不时地对我们进行突袭和骚扰。这样一来,我们根本无法安心地修建大凌河堡。

而且,更往北的广宁废墟,更是不可能让我们重新建城了。虽然陛下对蒙古采取了怀柔政策,并且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辽东地区,我们大明朝仍然只能独自面对敌人。自从萨尔浒之战失败后,我们就应该明白,不能再将蒙古诸部落视为可靠的盟友了。

事实上,蒙古各部不过是些随风倒的墙头草罢了。他们只会在我大明和建奴之间摇摆不定,谁占据上风,他们就会对谁谄媚讨好。这种朝秦暮楚的行为实在令人不齿。

然而,我们大明毕竟拥有广袤的领土、众多的士兵和将领、充足的粮草以及精良的器械。正如陛下在《军事论》中所指出的那样,未来的战争必定是立体化、多层次的。我们有着如此雄厚的实力,只要善加利用,必定能够战胜敌人。

此次战争的目的,表面上看是要恢复到天启二年时的故土,但实际上,战场的范围绝不应仅仅局限于锦州以东、辽河以西的那一小片土地。如果我们将目光局限于此,那么就会给敌人——建奴一方带来极大的便利。他们可以集中兵力重点布防,而我们则会因为战线过长而导致兵力分散,这显然对我们不利。

因此,我们必须从全局出发,通盘考虑整个战局。在我看来,要想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就必须做到海陆空三方协同作战,形成全方位的钳制之势。具体而言,就是要在辽西、辽南以及朝鲜半岛这三个方向上同时发力,让建奴陷入首尾不能相顾的困境,从而被迫缩小其防御范围,最终退回到辽河以东。”

“详细说说!”崇祯皇帝显然对这个提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海陆空协同作战这一点,他之前从未想过自己的大明朝竟然还有如此实力。

不,是从来没有想过京城外面的人,还有人能够有这么前瞻性的战略思想,而且还是一个未来式的汉奸!

“陛下,且听微臣一一道来。”孟乔芳继续说道,“先说这海陆空三方。在海上,陛下可以抽调各地沿海军户,以及操江水师的精锐力量,以登莱水师为主体,组建一支强大的大明皇家海军。这支海军的驻地就在登莱,直接隶属于鲁豫总督袁可立麾下。”

陛下可以派遣大明皇家海军,以及以郑芝龙为首的私掠船队,甚至还可以在天津、上海、登莱等地招募其他国家的私掠船队,共同组成一支强大的海上雇佣船队。这支船队的任务是对东起朝鲜半岛、西至山海关,绵延数千里的海岸线进行袭扰。

具体的作战方式是,让这些海上力量学习泰西诸国海盗的做法,每次派出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上岸,实施所谓的“三光劫掠”。

“停!”崇祯皇帝突然打断,“什么是三光?”

“陛下,所谓的三光劫掠,是欧罗巴诸国在对待美洲和非洲时所采用的一种劫掠和种族灭绝政策。据说,在南美洲曾经盛极一时的印加帝国,就是在这样的政策下走向灭亡的。

所谓的三光,就是杀光、抢光、烧光。

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必须将目光所及之处的建奴村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