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合则不得,散则必败!(7 / 9)

对话的其他人,心里就更加郁闷了。

尤其是那老二和老三。

这都不拿刀砍?

而朱瞻基回了一句后,继续当着所有人的面说道:“在孙儿看来,第一次亲征之所以有所收获,究其根本是因为鞑靼部的自信和狂妄!”

“以为轻松的消灭了我朝十万大军后,便看轻了我朝,以为我朝远不如太祖时期。”

“所以,他们敢于正面与爷爷的大军抗衡。”

“而之后数次,之所以没有太大的斩获,说白了,是见识过明军正面作战的威力后,他们不敢了.....他们开始想别的办法了,他们开始靠着骑兵的机动能力,开始与我朝的大兵团作战玩起了游击战斗!”

“可我军呢,合,则不得。散,则大败!”

“不急还好,一急于立功,必陷入对方的圈套!爷爷不是说过吗,兵法,胜在敌而不胜在己。”

“可仔细想想,敌我双方,谁急,谁不急?敌人在自己的地盘上,可战可走,走,驱赶牛羊说走便走。战,帐篷一扎,上马便战。可我军,大规模调兵,无时无刻不需要强大的补给能力,每时每刻都在耗费着国家朝廷的财政。就是银子再多,也总有消耗一空的时候。”

“这样的战斗,从一开始就注定不可胜!不败,已是万幸!已是爷爷运筹帷幄下的结果!”

“唯一可胜的可能,便是期盼着他们敢与朝廷的大军正面对抗,但经过前几次爷爷的亲征,事实已经证明,这不可能!再想着这些,无异于痴人说梦!就是太祖时期,数次北征可所以可以大胜,也是因为其还延续着北元的建制,是国与国之间的大战!有些地方,是他们决不可舍弃的。”

“这样的战斗,有利于我朝的大规模军团作战方式。但现在不同了,他们丝毫不顾及颜面,说走就走,已经是部落的形式。在那广袤的土地上,我们如何去找出他们,并且还要击败他们?他们在逼迫我们,用他们的战斗方式来与他们战斗,可那样一来,我们明军战无不胜的制胜法宝,火铳和火炮将毫无用武之地。”

“所以,若按照往昔战法,不贪功,可保不败,一旦贪功,必败无疑!”

在说这些话的时候,朱瞻基的目光一直都打量着自己爷爷朱棣的脸色。

因为他清楚,老爷子第五次亲征在历史上好像就是因为分兵贪功而导致大势已去,最终的失败也导致老爷子死在了返程的路上。

若以老爷子的能力,面对那些土崩瓦狗,绝不可能失败。

因为这时候的明军武器是几乎领先那些塞北部落半个时代的。

正面作战,不可能失败。

事实也证明,在失败之后,明军就算大势已去,那些塞北的部落也无法再有更多的收获。

因为一旦他们继续贪功冒进,其结果就会像明军贪功一样。

形成了另外一种兵团正面作战的形势。

一旦大战一起,顷刻间依仗着火器的威力,便是攻守转换。

正面作战下,塞北部落必败!

而老爷子之所以这样做,不是他不清楚分兵的危害,实在是没有办法。

不分兵,那些部落的军队绝不敢打。

只有分兵,那些人才敢上前试探。

道理就是这么简单。

而朱瞻基之所以当着老爷子的面说这些,就是为了以此来警醒一下老爷子。

但这么说,对于老爷子也无疑于是一次质疑。

一时间,尽管场中人对朱瞻基能说出这些话来而感到十分的惊讶。

但他们更担忧的,则是那老爷子朱棣的脾气!

果然。

在朱瞻基说完后,老爷子朱棣沉默良久。

他知道,自己这大孙子说的,都是对的。

可怎么办,他能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