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已经摆在了面前,他是不得不为!
不过,唯一让他朱棣惊喜的是,原本以为自己这大孙子仅仅只是在治理国家上有极强的天赋。
却不曾想,这小子对这军事还有如此的见解。
毕竟,刚刚这小子所说的,可不是一些将军战法上的见识,而是在整个战略上的见解。
这是真正主帅才具备的能力。
关键,这小子分析的完全没有错。
甚至这些都是他朱棣多年打完仗后所总结出来的经验。
却被这小子一语道破!
想到这里,朱棣突然笑了。
不愧是他朱棣的大孙子。
他老朱家别的本事可以没有,但这打仗的本事,可不能丢!
而这场中的所有人在见到朱棣笑了后,跳到嗓子眼的心也缓缓落了下去。
朱棣缓缓转身,看着朱瞻基问道:“这些话你都是从哪听来的?是那于谦说的吗?”
听到老爷子的话,朱瞻基一愣。
不过想想也就明白了,笑了笑,说道:“爷爷,这还需要听别人说吗?看看历年战报,仔细想想,也该能看的出来。”
“哦!?”
听到这话的朱棣顿时一阵惊喜。
朱瞻基原本完全可以顺着老爷子的话将其扔到于谦的脑袋上。
但他不愿意了。
老爷子年纪大了,想给儿孙办点事情的心情他能理解。
但他也想告诉老爷子,老朱家的儿孙,还是有本事的!
大明的江山交给他们,受不了欺负!
也在这时,老爷子朱棣缓缓来到朱瞻基的身边,满脸欣慰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说得不错!”
“不过,光说问题不行。说说,在这种情况下,该怎么办,怎么打这仗,才能胜?”
老爷子的话,被朱瞻基猜了个正着。
“若想对付北方的那些部落游击式的战法,办法有二!”
朱瞻基此言一出,老爷子的眼中顿时精光一闪。
本以为这小子能看出问题所在,就已经是天纵奇才了。
问他解决办法,也不过是随口一问。
毕竟要是真有办法,他朱棣也不至于这么多年都一直保持着这样的战法而没有改变。
却不曾想,这小子不光有办法,还一说就是俩!
“一,化整为零!将我朝大规模兵团式的作战方式从根本上分解出来。”
“每次几十万大军的出征,太耗费国力。以两三万人为一个团体,将运用火器的战法复刻到各个团体之中。”
“这样就避免了那些塞北部落一见势大便逃窜的情况。”
“使他们敢于与明军正面作战,如此一来,明军利用火器作战的优势就能发挥出来。”
“等于是一个缩小版的明军建制。”
“同时,朝廷也不需要每次出兵都依靠大规模的人数取胜而耗费无数的财力。”
“边疆常年驻扎这样一支军队,便可与那些塞北部落正面作战,依靠大明朝的国力,可与其慢慢周旋。”
“同时,也解决了大明朝几次大胜而无法获得太多实质性收获的问题。因为军队规模太大,不能长时间维持。那些草原上的土地,自然也就不可能一点点的收复。可小规模军队的话,朝廷便能养的起,依靠着大明朝的国力,一点点的蚕食其土地。”
“不至于出现他们一见明军出动,便什么都不管,直接跑的局面。因为他们清楚,明朝大军坚持不了多久,等我们走了,土地还是他们的!”
“当他们看到土地在不断被蚕食时,就会与明军正面作战,从而进入到我朝军队的优势范围内,正面作战,同等人数本就完全不惧。况且,我朝还能不断的增兵。直至在正面将其彻底的击溃,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