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4章 年货里的岁月长(1 / 3)

第一千五百二十四章 :年货里的岁月长

(一)

腊月二十九的天光,是掺了雪的白。李渊推着板车往巷口走时,车轱辘碾过结冰的路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板车上堆着半扇猪肉、一捆白菜,还有李阳念叨了半个月的冻梨,是今早去城郊菜市场抢的——张屠户说“最后一批,再晚就被城里饭店订走了”。

“爸,等等我!”李悦穿着新做的红棉袄,像团小火球从单元门冲出来,手里举着个竹篮,“妈让我装糖果,说要给雪人也喂两颗。”

李渊停下板车,弯腰把女儿抱上车。李悦的棉鞋上沾着雪,在车板上印出小小的脚印,像刚学步时踩在他手心里的样子。“坐稳了,摔下来要哭鼻子的。”他拍了拍女儿的背,指尖触到棉袄里的棉絮——是苏瑶用旧毛衣拆的,针脚密得像撒了把芝麻。

巷口的雪人被昨夜的雪盖了层新绒,李悦爬下车,踮着脚往雪人嘴里塞了颗水果糖,糖纸在雪地里闪着金。“雪人要甜甜的,才有力气守家。”她奶声奶气地说,羊角辫上的粉色发夹晃得人眼晕。

李渊看着这一幕,忽然想起十年前在边境的除夕。他趴在雪窝里执行潜伏任务,耳机里传来苏瑶的声音,说“阳阳会叫爸爸了,就是发音不准,总喊‘把把’”。当时他咬着牙没敢哭,怕哈气冻成冰碴暴露位置,心里却像被揣了个暖炉,把零下三十度的寒风都烘得软了些。

“爸,王奶奶让你去她家帮忙劈柴。”李阳背着书包跑过来,书包上的奥特曼挂件冻得硬邦邦,“她说她家的斧头钝了,你劈的柴烧起来旺。”

李渊把板车往墙根靠了靠:“去吧。你先把年货送回家,让你妈把猪肉分成小块冻上,白菜扒两层帮,留着包饺子。”

李阳“嗯”了声,拉起板车时身子晃了晃——他才十二岁,板车几乎跟他一般高。李渊想上前帮忙,却看见儿子咬着牙把车绳往肩上勒了勒,一步一挪地往单元门走,背影像株迎着风的小树苗。

(二)

王奶奶家的院子里堆着半垛松柴,李渊抡起斧头时,木渣溅在他的军绿色棉裤上。王奶奶坐在廊下纳鞋底,嘴里哼着老调子,线绳穿过鞋底的“嗤啦”声,混着斧头劈柴的“咚咚”声,像支慢悠悠的年谣。

“阿渊啊,今年春联还让阳阳写?”王奶奶把顶针往手指上一套,“那孩子的字越写越有筋骨,比他爸当年强。”

李渊的斧头顿了顿。他当年在部队办板报,字是被指导员用尺子敲着练出来的,横平竖直却没灵气,哪像李阳,写的字带着股跳脱的劲儿,像他小时候爬树掏鸟窝的样子。“让他写,写完先给您家贴。”

“不用不用,我等着看你们家的。”王奶奶笑出满脸皱纹,“去年你们家贴的‘平安二字值千金’,我瞅着就喜庆。对了,苏瑶给我做的棉鞋收到了,里子加了毛,比商场买的还暖和。”

李渊想起苏瑶前几日在灯下纳鞋底的样子,她的眼睛花了,穿针时得举到灯底下,却总说“王奶奶脚寒,得多加层毛”。这栋老楼里住的大多是老人,谁家水管冻了,灯泡坏了,苏瑶总让他去帮忙,说“远亲不如近邻,抬手的事”。

劈完柴往回走时,路过三楼张大爷家,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咳嗽声。李渊推门进去,张大爷正趴在桌上写春联,墨汁滴在红纸上,晕成个小小的黑团。“张大爷,我来吧。”他拿起毛笔,蘸了蘸墨,“您说写啥?”

“就写‘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张大爷咳着说,“今年身子骨不争气,总麻烦你……”

“您客气啥。”李渊提笔写起来,手腕悬在纸上,忽然想起苏瑶说的“写字要稳,跟过日子一样,急不得”。墨汁在红纸上晕开,笔画间竟有了几分她纳鞋底的韧劲。

(三)

苏瑶在厨房炸丸子时,油星溅在围裙上,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