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计是中国古代着名的兵法策略,共有六套,每套包含六计,共计三十六计。以下为三十六计的具体内容和顺序: 第一套:胜战计 1. 瞒天过海 2. 围魏救赵 3. 借刀杀人 4. 以逸待劳 5. 趁火打劫 6. 声东击西 第二套:敌战计 7. 无中生有 8. 暗渡陈仓 9. 隔岸观火 10. 笑里藏刀 11. 李代桃僵 12. 顺手牵羊 第三套:攻战计 13. 打草惊蛇 14. 借尸还魂 15. 调虎离山 16. 欲擒故纵 17. 抛砖引玉 18. 擒贼擒王 第四套:混战计 19. 釜底抽薪 20. 混水摸鱼 21. 金蝉脱壳 22. 关门捉贼 23. 远交近攻 24. 假途代虢 第五套:并战计 25. 偷梁换柱 26. 指桑骂槐 27. 假痴不癫 28. 上屋抽梯 29. 树上开花 30. 反客为主 第六套:败战计 31. 美人计 32. 空城计 33. 反间计 34. 苦肉计 35. 连环计 战胜计,第一计“瞒天过海”。 指用各种巧妙的伪装。混淆皇帝的视听,瞒骗他上船。 又指使其在不知不觉中,跟随大队人马安全顺利地渡过大海。 引申意为故意一而再、再而三地用伪装的手段迷惑、欺骗对方。使对方放松戒备,然后突然行动,从而达到取胜的目的。 该成语一般在句子当中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多含贬义。 成语出处《三十六计》第一计:备周则意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太阳,太阴。 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2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我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阴阳学说是把宇宙万物作为对立的统一体来看待,表现出朴素的辩证思想。阴、阳二字早在甲骨文、金文中出现过,但作为阴气、阳气的阴阳学说,最早是由道家始祖楚国人老子所倡导,并非《易经》提出。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 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3太:极,极大。此句意思是说非常公开的事物里往往蕴藏着非常机密的计谋 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瞒天过海”。 hǎi 瞒天过海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汉语成语,最早出自《三十六计》。 hǎi 近义词掩人耳目、瞒天昧地、瞒上欺下 反义词实事求是、以诚相待、光明磊落 成语故事相传, 一, 唐太宗曾率军远征辽东。 当大军到达海边时,太宗举目远眺,见沧海茫茫、一望无边,大军很难渡过去,不由得心急如焚。 大将薛仁贵见状,心生一计。他请太宗来到海边一座五彩的营帐中歇息,并请文武百官一起陪同太宗饮酒作乐。一时间,笙歌四起,美酒飘香。此情此景竟然使太宗忘记了忧愁,沉浸在一片欢乐之中,不知不觉陷入了酣睡。他睡得正香,忽然听到帐外有波涛汹涌之声,急忙揭开帐幕向外张望,这才发现自己与大军正在乘船渡海,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