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八月十五,中秋佳节。
中秋节,乃仲秋之节,在进入秋季的第二个月,以十五月圆为标志,这天正值三秋之中,故谓之“中秋”。
中秋节源自上古先民对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秋夕祭月演变而来。
祭月则是一些地方民间因为对“月神”的崇拜,而举行的一种祭祀活动。
中秋节在春秋时期,已经开始出现于各个国家。
只是当时由于华夏尚未一统,每个地区的节日时间与祭祀活动各不相同。
中秋节在汉代开始才算真正普及开来。
汉代是华夏南北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融合的时期,各地文化上的交流使许多当地的节日得以融合传播。
由于中秋的月亮特别皎洁晶莹,从汉代开始,由祭月、礼月逐步形成赏月之风。
刚开始在普通百姓之间的传播并不广泛,主要还是流行于士族之间的交流活动。
…………
幽州,广阳郡,蓟县。
因为幽州这些年发展极为迅速,对外驱逐鲜卑、乌桓,收复被异族占领的上谷郡、辽西郡。
对内大汉便利店、沿海工厂的大面积兴建,为幽州政府带来了极大的收入。
正所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这些收入又投入到医院、学校等各种有利于百姓设施的建设之中。
越来越多的工厂开设,招收的员工越来越多,福利待遇更是远超其他州郡。
如今的幽州,几乎没有闲人。
端午诗会在蓟县成功举办后,中秋诗会再次如约而至。
在州牧府对面,刘辩特意购买了一处空地,在此兴建了一处可容纳万人的广场。
红绸灯笼沿着广场走廊高悬,墨香与桂香交织浮动,来自幽燕各地的文士名流以及中原慕名而来的士族们广袖博带,跪坐于青石铺就的庭院中。
案几上黄铜酒樽映着月华,仿佛盛满了流动的银浆。
走廊间青衫文士与峨冠官员错杂而行,侍女手托漆盘穿行如蝶,盘中并非常见的月饼,而是幽州特产的霜枣蜜饯。
一处假山附近的曲水流觞处,早有人即兴吟哦,声调却倏忽被琵琶伶人的试音切断,那是从吴郡流落至此的白发乐师,五指拂过弦索便带出江东水波的韵味。
忽然西边的一位青年,清朗的声音传来:“玉轮碾碎玄武瓦,金风拆尽洛阳花。”
众人侧目望去,但见青州来的破落子弟解下腰间残剑作击节状,剑鞘磕碰处迸发出这个时代特有的铿然。
南方的座位上忽然传来啜泣声,原来是颍川逃难来的文士掷杯悲歌:“长乐桂影犹照壁,永安宫外月已西”。
未央宫、长乐宫和建章宫被后世称之为汉代三宫。
未央宫、长乐宫皆是刘邦称帝后,任命丞相萧何监工建造,建章宫则是汉武帝时期修建而成。
而永安宫则是光武帝复国后修建,刚开始作为太子东宫使用,未行冠礼的太子在此居住并接受教育。
后来渐渐被废弃,直到董卓入京后,将被废的少帝刘辩与何太后监禁于此。
这位文士明显在缅怀西汉初年的强大,暗叹东汉末年的衰弱。
满座闻此诗句,遥想当年,再看今朝,皆默然无语。
正在此时,忽然身披暗紫斗篷的身影,接着此人后面的诗句道:“但留清辉满幽北,何须惆怅问刀兵!”
“不错,好诗!此人竟然能瞬间接住那位兄台的诗句,绝非泛泛之辈。”众人见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暗紫斗篷的身影默默取下自己的斗篷,虽鬓染霜色,双目却映着烈日灼灼生光。
“咦!这不是广陵陈琳,陈孔璋吗?”有识得斗篷人的文士,立刻朗声说道。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