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面色上看,二人皆是心中五味杂陈。
这信中内容虽无太多家人感情表达,可却将朱瞻基那小子当时的心情给描述的清清楚楚。
那些藩王叔叔们到底是如何想,他们不知道。
可在听到这信中内容后,他们二人却是心情复杂。
想想那小子当时的处境,兴冲冲的去接自己皇爷爷回京,前头还在长辈面前耍着宝,转头回来,长辈却已不在。
还是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连失两座靠山。
爷爷死了,亲爹也死了。
整个大明朝的万斤重担忽然之间便压在了他的身上。
还要面对那关外大军的危险,境内四处隐藏的危机。
尤其是那一句“回想少时陪伴于皇上太子身前之日,离玩闹喜乐近,离正道远。行事只问心中欢喜,不问是非天下,为君之道实则一无所知,如今皇上太子接连逝世,侄儿坐卧不安,于此深悟往日种种是非,不由汗流浃背,深自后悔。”。
直击二人的心坎儿。
他们这两个老头是老谋深算。
可也是人啊。
如今面对的,还是自己最疼爱的大孙子、亲儿子。
想到那小子,小小年纪便遭此大难,‘心甚惶恐,可左右环视,却见天下皆野心勃勃之辈,竟无一可倚之人’,身为人父、爷爷的二人,真恨不得即刻便出山为大孙子排去万难,站在大孙子的身后,看看这天下到底谁人敢欺。
若是可以,他们愿意给这儿孙打下万世的太平。
可心中憋闷是憋闷,心疼是心疼,但他们更清楚的是,这些事情,这样一个阶段,是每一个身为君主之人都必然会经历的阶段。
他们替不了,也挡不住。
只要他们两个老头有真死的那天,这样的事情就终有一日会发生。
所以,他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不要让这样的局面出现在他们真死之后。
如今就算那小子受了多大的欺负,遭了多少的罪,日后他们这二人都能给他重新拿回来。
可若是真死了,那这小子就是再受多大的欺负,他们也无能为力了。
不过在心中沉闷的同时,朱棣和朱高炽与常人不同。
他们还是很快便在朱瞻基这一封传给各地藩王的信件中,听出了朱瞻基那小子这么做的目的。
先是将皇上驾崩的事情公之于众,再将太子身故的消息以书信的方式传给各地藩王,这是要跟他的那些叔叔们套近乎,以后辈的身份,请各位叔叔来京中为其坐镇啊......
还用透露太子身故的消息来拉近双方的关系,要知道,太子病逝后,可是全天下人都不清楚的。
而朱瞻基这么做,一是在告诉这些藩王们,并不是做儿子的不愿意将太子病逝的消息公之于众,也不是要关起门来做皇帝。
毕竟他本身就是太孙,这皇位本来就是他的。
之所以这么做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担心那天下的叛乱,为了以防万一,所以并没有将太子病逝的消息传出去。
但是,你们这些藩王,可是他朱瞻基的叔叔们啊,所以便将这些内情告诉了这些叔叔们。
意思就是说,我们是一家人,这个消息做侄儿的不能瞒你们。
并且,将自己的身份压的极低,可以说几乎将自己太孙的身份给抛开了,只以侄儿的身份与诸多藩王谈话。
意思就是在跟那些藩王说,叔叔们,现在侄儿我死了爷爷,又死了爹,如今这天下都是觊觎咱们老朱家皇位的人,侄儿我镇不住场面,还得请各位叔叔来坐镇啊。
咱们都是一家人,你们可不能不帮侄儿啊。
在当初靖难之后,老爷子朱棣在上位之后虽然并没有跟那建文帝一样,强行的削藩。
但曾经身为藩王的他,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