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一战功成,天下惊(9 / 9)

没有任何的表情,但或许是为了照顾这傻儿子的情绪,还是给批复了俩字。

不错。

而朱高煦在得到这俩字后,更像是得了什么宝贝似的,隔三岔五闲了就拿出来瞧瞧。

不过也能理解,他朱高煦这一辈子都在为了让他爹能够认可而努力着,如今好不容易在这处政上得了这么俩字,他如何能不珍视如宝。

可就当镇江府以及凤阳府在度田令的推行上都搞的声势浩大,进展飞速时。

那负责督办南直隶西南部的杨士奇,却倒了血霉。

本来这次下到地方亲自督办新政推行,该是展现其才能的时候,可他怎么也想不到能碰见这么俩货。

一个提着官绅的脑袋推行度田令,一个是提着官员的脑袋推行度田令

倒是他这位内阁首辅,原本靠着稳扎稳打,逐步分化的手段,在那庐州府干的挺好。

短短不到半个月的时间,便完成了百万亩的土地登记和备案。

这份成绩就是随便从朝廷里揪,也没多少人敢说能在半个月内超过他的成绩。

可他就是再厉害,碰见这么两位也是歇了菜。

尤其是那汉王在凤阳府的事情他也听说了,按照那汉王自己的计算方法,砍个脑袋平均能多十万亩的耕地登记。

两千两百万亩,砍个二百二十个脑袋就够了。

这比打仗要简单

瞧瞧,这说的是人话吗。

那长孙殿下朱瞻基虽然也靠的是强势的手段,以强权硬推。

可是人家最少还有策略,杀鸡儆猴用的就是他杨士奇也颇为叹服。

可那汉王压根就是用脑袋在堆。

也别什么杀鸡儆猴了。

咱就这么一个个来,杀够两百二十个,我就收手

一个不求多,但一个也不能少。

可无奈又有什么办法呢,他杨士奇又没有这两位的魄力、胆量和资本。

只能是老老实实的按部就班,按照自己原有的计划,一点点的逐步蚕食。

只是他这么费心费力的干下来,心里头却始终提不起劲儿来。

眼瞅着人家的度天令推行的数目‘蹭蹭蹭’的往上涨。

自己这里却跟挤牙膏似的,这心里能痛快嘛。

就这还是最近随着镇江府那边的消息传过来后,有些地方上的权贵官绅们意识到了这次朝廷的决心,所以没敢再僵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