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章 中原护脉(2 / 4)

的菖蒲,“胖爷这招叫‘火固土防’,保证下次春水上涨都冲不垮!” 后生们看得直叫好,纷纷学着他的样子往土缝里塞菖蒲,连老陈都忍不住点头称赞。

中午在渡口旁的茶馆歇脚,老板娘端上刚沏的菊花茶和芝麻饼。茶碗里的菊花在热水中舒展,散发着清苦的香气,饼上的芝麻粒在阳光下闪着光。老陈往陆寻碗里添了些蜂蜜:“先生尝尝这蜜,自家养的蜂采的槐花蜜,拌着菊花茶喝能清火气。” 他往窗外的黄河指,“自从护脉桩通了气,河里的鱼虾多了,渡口的生意也旺了,来往的商船都说今年的水路特别顺。”

陆寻喝着菊花茶,能感觉到茶里蕴含的淡淡木灵气,顺着喉咙往下流,与体内的共生纹产生共鸣:“中原是九州的腹地,黄河是龙脉的血脉,守好这里,天下气脉就稳了。” 他放下茶碗,“这渡口连接着南北水路,你们守好镇河桩和堤坝,就是守住了中原的气脉咽喉。” 他往老陈手里塞了本手抄的《河脉护要》,“这里面记了些应对春水煞气的法子,尤其是汛期前的准备,你们照着做准没错。”

继续阅读

下午往嵩山方向走时,路过片古老的槐树林。林中的槐树都有百年树龄,树干粗壮需两人合抱,虬结的树枝在头顶交织成伞盖,树下的青石板路被踩得光滑。年轻的守脉人阿明正带着几个孩童在树下练习基础的气脉感应,孩子们闭着眼,小手按在树干上,脸上满是专注的神情:“陆先生!” 阿明看到他们,连忙起身行礼,手里的桃木剑还沾着晨露,“正在教孩子们感应树脉,您上次说槐树聚气,最适合初学者练习。”

陆寻走到最大的槐树下,共生纹感应到树脉与地脉相连,形成个巨大的聚气阵,无数细小的气丝从树根延伸向四周,滋养着周围的草木:“这‘聚气槐’是好教材。” 他让孩子们伸出手,将自己的气脉丝轻轻注入他们掌心,“用心感受树脉的流动,就像感受自己的呼吸,气脉顺了,感应就准了。” 孩子们的小脸瞬间亮起来,纷纷说感觉到了 “暖暖的水流” 在树里动。

林婉儿从竹篮里拿出些彩色的丝线,教孩子们往树枝上系:“这是‘引气线’,能帮你们看清气脉的走向。” 她指着丝线飘动的方向,“丝线往哪飘,气脉就往哪流,遇到打结的地方,就是气脉淤塞了,需要用艾草水浇灌。” 孩子们拿着丝线欢呼着跑开,很快就在槐树上系出彩色的网,丝线飘动的轨迹正好显现出树脉的走向。

王胖子坐在石头上,看着孩子们练习,离火珠在他掌心转着圈:“奶奶的这帮娃娃真灵!” 他往地上扔了块青铜残片,残片落地形成个小小的光阵,“胖爷这招叫‘聚气小阵’,你们谁能让阵里的光点动起来,胖爷就教他个厉害的护脉诀!” 孩子们立刻围过来,学着阿明的样子运气,虽然大多不得要领,但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成功让光点颤了颤,引得众人一阵欢呼。

傍晚的嵩山脚下,夕阳给山峦镀上层金红色。陆寻站在古老的 “启母石” 旁,这块传说中大禹妻子化成的巨石上,至今留有天然的纹路,像幅古老的河图。共生纹感应到石下的气脉与嵩山主峰的地珠相连,形成个巨大的旋涡,将中原的气脉源源不断地输送向九州各地:“这才是中原气脉的核心。” 他望着远处的黄河如金带般蜿蜒,“山为骨,水为血,山水相依,气脉才得长久。”

老陈带着守脉人们赶来,手里捧着刚做好的 “护脉灯”—— 用艾草杆做芯,蜂蜡为脂,灯盏上刻着简单的符文。他们在启母石周围点燃护脉灯,昏黄的灯光连成圈,与地珠的土黄色光晕交相辉映:“先生您看,这灯能照亮气脉的走向。” 老陈指着灯光中隐约可见的气流,“灯芯跳动的地方,就是气脉流通的节点,稳定得很!”

林婉儿的听石符在灯光中爆发出柔和的蓝光,符面映出中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