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百零九章: 掌心的温度
社区活动室的玻璃上凝着层薄霜,李渊用指腹画了个圈,霜花融化的水痕里,映出苏瑶给孩子们分红糖馒头的身影。蒸笼掀开时的白汽漫过她的发顶,把鬓角新添的白发染得朦胧,像当年在老宅灶房里,被蒸汽熏红的眉眼。
“李叔,这馒头比超市买的甜!”穿红棉袄的小姑娘举着半块馒头,豆沙馅从嘴角溢出来,沾在冻得通红的鼻尖上。她是社区低保户家的孩子,父母离异后跟着奶奶过,苏瑶每周都会给她带些零食,说“孩子长身体,得吃点甜的”。
李渊靠在门框上,看着苏瑶用纸巾给孩子擦嘴,动作轻得像拂去花瓣上的露。十年前在边境医院,她也是这样,用棉签蘸着温水,一点点擦去他脸上的血污,说“疼就喊出来,别憋着”。那时他刚从废墟里被救出来,左腿神经受损,医生说可能站不起来,是她每天给她按摩,说“咱爸说了,人活着就得争口气”。
“爸,王主任说消防演练的器材到了,让您去看看。”李阳背着书包跑进来,校服拉链拉得老高,露出里面洗得发白的毛衣——是苏瑶去年给织的,袖口接了段灰色的线,因为他长得太快,袖子短了。
李渊跟着儿子往器材室走,走廊的公告栏里贴着张照片,是上周社区安防讲座的合影。他站在最边上,穿着洗得发白的夹克,身边是张猛和几个退休老人,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像串挂在檐下的灯笼。
“张叔今早打电话,说汽修厂来了个新徒弟,是您上次说的那个孤儿。”李阳忽然说,脚步慢了半拍,“他说要跟您学应急处理,以后也想当志愿者。”
李渊想起那个叫小石头的少年,父母在工地上出了意外,被张猛接回汽修厂时,瘦得像根豆芽菜,眼里却藏着股不服输的劲,像极了当年刚入伍的自己。“等周末吧,让他来家里,我教他。”
器材室的铁门“吱呀”一声开了,新到的灭火器、急救箱堆了半间屋。李渊拿起个急救箱,翻开看里面的纱布和碘伏,指尖触到瓶硝酸甘油时,忽然想起社区里的周大爷——有次在广场下棋,突然心梗,是他用随身携带的硝酸甘油救了急。
“这些得分类放,”他对跟进来的王主任说,“老年人多的楼栋,急救箱里得多备些降压药和硝酸甘油;有学校的片区,要放些处理外伤的药膏和绷带。”
王主任在本子上记着,笔尖划过纸页的声音很轻:“老李,区里的文明社区评选,想报咱们社区,材料里得写个先进典型,我想写你。”
李渊笑了笑,把急救箱放回架子上:“谢张猛吧,他收养孤儿,还免费给社区的老人修轮椅,比我实在。”
正说着,苏瑶抱着叠棉衣走进来,棉絮从袖口的破洞钻出来,是社区募捐的旧衣服,她趁着午休缝补好,准备送给山区的孩子。“李悦在外面跟小朋友玩,你去看着点,别让她摔着。”她把针插在布包上,指尖沾着点棉花,“我跟王主任核下物资清单。”
李渊走到活动室时,李悦正蹲在地上,给那穿红棉袄的小姑娘系鞋带。她的小皮鞋太大,是邻居家孩子穿剩下的,苏瑶在里面塞了两双鞋垫。“妹妹,你看我的小熊会跳舞。”李悦把背包里的玩偶拿出来,小熊的胳膊少了只,是上次搬家时弄丢的,她却宝贝得紧。
阳光透过结霜的玻璃照进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渊蹲下身,帮李悦把围巾系好,毛线蹭过她的脸颊,痒得她咯咯笑。“冷不冷?要不要回家加件衣服?”
“不冷!”小姑娘的鼻尖冒着白汽,“王老师说下午要去公园写生,让画冬天里的温暖。”
李渊看着她冻得通红的鼻尖,忽然想起自己的童年。那时爷爷总把他的小手揣进怀里,说“男人的怀里得有温度,能焐热自个儿,也能焐热别人”。
下午的公园飘起了细雪,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