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7章 馒头里的江湖(1 / 3)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馒头里的江湖

李渊咬下第二口红糖馒头时,门帘被风掀起个角,卷进股深秋的凉意。他下意识往旁边挪了挪,用肩膀替苏瑶挡住穿堂风——这个动作刻在骨子里,就像当年在边境潜伏时,总会下意识把战友护在掩体后。

“慢点吃,没人抢。”苏瑶的声音带着笑,指尖拂过他鬓角新冒的白发。灯光在她眼角的细纹里流淌,像浸了温水的棉线,柔和得能缠住时光。灶台上的砂锅冒着白汽,当归黄芪的药香漫出来,混着馒头的甜、桃木衣柜的香,在这间老屋里织成张网,把十年前那个浑身硝烟味的兵王,慢慢裹成了此刻攥着半块馒头的男人。

李阳背着书包进门时,正撞见父亲抬手揉母亲的头发。十六岁的少年耳朵尖红,把运动鞋往鞋柜里塞得用力:“爸,张叔的汽修厂又被刁难了,说是消防不合格,明明上礼拜刚检过。”他校服领口别着枚“优秀班干部”徽章,说话时攥着书包带的手,指节像极了李渊握枪时的样子。

李渊咽下嘴里的馒头,甜味还在舌尖打转,心里却泛起股熟悉的沉劲。张猛是他当年的战友,一条腿留在了南疆的丛林里,回来后开了家汽修厂,凭手艺吃饭,却总被辖区的“地头蛇”找麻烦。上个月是“噪音超标”,这个月又换了“消防不合格”,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想逼他把铺子让给开发商。

“我明天去看看。”李渊把馒头放在瓷盘里,红点在灯光下明明灭灭。苏瑶已经起身往他包里塞保温桶,里面是刚炖好的羊肉汤:“张婶前几天说关节疼,这汤里加了生姜,让她趁热喝。”她顿了顿,又从抽屉里拿出个布包,“这是我托人从老家带来的艾草贴,你给张叔也带上。”

李悦从里屋跑出来,马尾辫扫过李渊的胳膊。十岁的小姑娘举着张画纸,上面用蜡笔画着四个人:戴军帽的爸爸、系围裙的妈妈、比树还高的哥哥,还有个扎羊角辫的自己,脚边歪歪扭扭写着“我们家”。“爸,明天家长会你去吗?王老师说要给你发‘模范家长’奖状呢!”

李渊接过画纸,指尖触到蜡笔的油彩,忽然想起十年前从战场回来那天,也是这样的深秋。他站在楼下,看着阳台上苏瑶晾的小衣裳,不敢上楼——怕一身的杀伐气,惊了这满室的烟火。是苏瑶牵着刚会走路的李阳,举着个红糖馒头来接他,说“咱爸说了,吃口甜的,就不想苦日子了”。

那天的馒头,也是顶上点着红,甜得他差点落下泪来。

第二天清晨,李渊提着保温桶往汽修厂走。老街的青石板路被雨水泡得发亮,早点摊的油条香、修鞋摊的胶水味、还有远处学校的早读声,织成张绵密的网。路过巷口的老槐树时,他看见张猛正蹲在地上,用仅剩的那条腿撑着身体,给辆旧自行车补胎。他的假肢靠在墙根,金属关节上还沾着昨晚的雨泥。

“来了?”张猛抬头时,眼角的疤跟着动了动。当年就是这道疤,替李渊挡了片弹片。他往旁边挪了挪,腾出块干净的石头,“刚煮的茶,尝尝。”搪瓷缸里的茶水泛着褐色,是最便宜的茉莉花茶,却热气腾腾。

李渊把保温桶递过去,看着他用粗糙的手掰开艾草贴,往膝盖上贴时动作有些吃力。“消防的人说啥?”

“说电路老化,让三天内整改,不然就封门。”张猛灌了口茶,喉结滚动,“我找人看了,线路是上个月刚换的,他们就是找借口。那开发商的小舅子,昨天还来传话,说给二十万让我搬,不然……”

“不然怎样?”李渊的声音很平,却让张猛想起当年在丛林里,他说这句话时,手里的匕首刚割断第三个敌人的喉咙。

张猛没接话,从工具箱里翻出个皱巴巴的烟盒,里面却空了。李渊掏出自己的烟递给他,打火机“咔”的声,火苗映着两人鬓角的白。“其实我不怕他们,”张猛吸了口烟,“就是怕我家那口子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