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2章 烟火里的新章程(2 / 3)

。苏瑶走在左边,和李悦说着学校的趣事;李渊走在右边,推着购物车,听着母女俩的笑声被风吹散。阳光穿过梧桐树叶,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他突然停住脚步,认真地说:“下周……去看看我爸吧。”

苏瑶的脚步顿了顿,然后轻轻“嗯”了一声:“我早就备好了他爱吃的桂花糕。”

父亲的墓碑在半山腰,周围种着松柏。李渊蹲下来,用手擦去碑上的尘土,照片上的老人穿着军装,笑得严肃又慈祥。“爸,我回来了。”他的声音有些哽咽,“以后……我好好照顾家。”

苏瑶把桂花糕放在碑前,拉着两个孩子往后退了退,给他们父子留些独处的空间。李阳偷偷问:“爷爷是不是也像爸爸一样,以前经常不在家?”苏瑶摸了摸他的头,没说话,只是望着李渊的背影,眼里有泪光在闪。

下山时,李悦睡着了,趴在李渊的背上,小脸蛋贴着他的脖颈。李渊能闻到孩子头发上的洗发水香味,是淡淡的牛奶味,和军营里消毒水的味道截然不同。他侧头看了看走在身边的苏瑶,她正哼着一首老歌,调子轻快,像山涧的溪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这一刻,他突然明白,所谓归巢,不是停止战斗,而是把战场从硝烟弥漫的远方,变成了充满烟火气的日常。而他的武器,也从枪变成了爱,从战术变成了陪伴。

三、辅导室的老勋章与新故事

服务站的辅导室里,挂着面“老兵之家”的锦旗。

李渊坐在办公桌后,看着对面的老郑。这位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兵,此刻正攥着一张褪色的立功证书,手背上的青筋因为激动而凸起:“他们说我这证书是假的!说我当年就是个炊事员,哪来的三等功!”

李渊给老郑倒了杯热茶,指尖触到老人粗糙的手掌——那双手布满老茧,虎口处有个月牙形的伤疤,和他自己的很像。“老班长,您给我说说当时的情况。”

老郑的话匣子打开了。1984年的猫耳洞,他是炊事员,却在运送弹药时徒手排掉了三颗地雷;在战友被围困时,背着四十斤的给养,爬过三公里的雷区……这些故事,他从没跟家人说过,孩子们总觉得他的军功章是“混来的”。

“我儿子说,现在和平年代,这些勋章没用了。”老郑的声音低了下去,把证书小心翼翼地折好,“可我总觉得,这不是没用,是不能忘。”

李渊想起自己的军功章,此刻正躺在家里的抽屉里,和李阳的三好学生奖状、李悦的绘画奖状放在一起。苏瑶说,要给它们装个新相框,挂在客厅最显眼的地方。

“老班长,您等着。”李渊翻开档案柜,找出当年的作战记录副本,“这里有您的名字,还有当时连长的嘉奖令。”老郑看着文件上的字迹,突然老泪纵横,像个受了委屈的孩子。

下班时,夕阳把辅导室的窗户染成了金色。李渊锁门时,看到老郑的儿子站在门口,手里提着个保温桶:“李辅导员,我来接我爸回家。”他的眼神里带着愧疚,“以前总觉得他啰嗦,今天才知道……他那些故事都是真的。”

李渊笑了笑。他想起早上出门时,李阳正在给同学打电话,骄傲地说“我爸爸以前是兵王,现在在帮老兵爷爷们讲故事”。孩子们正在慢慢理解,那些沉默的勋章背后,藏着怎样的热血与担当。

回家的路上,他买了个生日蛋糕,上面用奶油画着一家四口的简笔画。推开家门时,李阳正踩着板凳在厨房帮忙,李悦在客厅铺桌布,苏瑶系着围裙,正在给红烧肉收汁,香味漫了满屋子。

“爸爸回来啦!”李悦扑过来抱住他的腿,小手里还攥着根蜡烛,“我们等你吹蜡烛呢!”

李渊把蛋糕放在桌上,看着苏瑶解下围裙,看着孩子们兴奋地插蜡烛,突然觉得,自己正在经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