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三百六十六章 :玉兰灯下,烟火人间
一、晨雾中的军礼
清晨六点半,市城建集团家属院的玉兰花已经开得泼泼洒洒。李渊站在楼下的花坛边,看着穿中学校服的儿子李阳背着书包冲过来,喉结滚动了两下才喊出“爸”。
“鞋带。”李渊弯腰帮他系好松开的运动鞋带,指尖触到布料上洗得发白的卡通图案——那是女儿李悦去年送哥哥的生日礼物。他的动作带着军人特有的利落,指关节上的老茧蹭过布料,发出轻微的摩擦声。
“今天项目上要开标,晚上可能晚点回。”李渊直起身时,白衬衫的领口已经被晨雾浸得发潮。他现在是集团工程管理部的副经理,负责城南快速路的监理工作,这个岗位是三年前转业时,老首长托人安排的,说是“能发挥他盯细节的本事”。
李阳“嗯”了一声,眼神瞟向父亲身后——苏瑶正站在二楼的阳台上,手里拿着李渊的保温杯。她的头发用一根玉簪挽着,鬓角有几缕碎发被风吹得飘起来,像极了他们刚认识时,在部队家属院的槐树下,她也是这样看着他出操。
“王总昨晚又来电话了。”苏瑶的声音隔着晨雾传下来,带着点不易察觉的忧虑,“说设计院的图纸有点问题,让你上班先去他办公室一趟。”
李渊接过保温杯的瞬间,指尖碰到了苏瑶的手。她的指尖微凉,是常年握手术刀的缘故——她在市医院的妇产科当主任,昨天值了通宵夜班,眼下还有淡淡的青黑。
“知道了。”李渊拧开杯盖,枸杞和黄芪的味道漫出来,是苏瑶特意给他泡的。三年前他刚转业时,血压总不稳定,苏瑶就每天早上盯着他喝这杯“转业茶”。
李阳已经骑着自行车出了院门,车铃叮铃铃地响。李渊望着儿子的背影,突然想起二十年前,自己第一次探亲回家,妹妹也是这样骑着二八大杠,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等他。
“王建军最近盯城南项目盯得紧。”苏瑶靠在阳台栏杆上,白大褂的下摆被风吹得猎猎作响,“上次我听院长说,他侄子在做这个项目的建材供应,你多留个心眼。”
李渊没说话,只是将保温杯的盖子拧紧。王建军是集团的副总,主管工程建设,也是当年他转业时,第一个在会上说“军人作风不适合搞城建”的人。
二、会议室里的硝烟
上午九点,集团十八楼的会议室里烟雾缭绕。李渊推门进去时,王建军正用红笔在图纸上圈画,笔尖戳得纸张沙沙响。
“小李来了?”王建军抬起头,金丝眼镜后的眼睛眯了眯,“昨晚设计院把修改后的图纸送来了,你看看这个承台配筋,是不是有点问题?”
李渊接过图纸,手指在钢筋符号上点了点。他的指甲修剪得很短,虎口处有一道浅褐色的疤痕——那是在边境扫雷时留下的,当时一块弹片擦着他的动脉飞过去,是战友用止血带勒了三个小时才保住他的胳膊。
“按照规范,C30混凝土配HRB400级钢筋,这个配筋率够了。”李渊的声音很稳,“但如果考虑到后期车辆超载,建议增加两道纵向构造筋。”
王建军的笔在桌上敲了敲:“增加钢筋就要加钱,你知道现在项目的资金多紧张。”他顿了顿,突然笑了,“小李啊,你在部队待久了,不知道地方上的难处。有时候,差不多就行。”
“工程上没有差不多。”李渊的指尖在“安全等级一级”的字样上停住,“王总,这个快速路是连接新区和老城区的主干道,每天车流量预计超过五万,安全上出不得半点差错。”
会议室里的气氛瞬间冷下来。旁边的预算科科长张姐赶紧打圆场:“李经理刚负责项目,对成本控制可能不太熟,要不我下午带他去建材市场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性价比更高的钢筋?”
王建军摆摆手:“不用了,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