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你还冲动。有次王师傅弄错了图纸参数,他把饭盒都摔了,转头却自己通宵改方案,说是‘徒弟犯的错,师傅得兜着’。”
李渊的耳尖微微发烫。那事他记着呢,第二天苏瑶特意做了两份红烧肉,一份给王师傅赔罪,一份塞给他,说“男人的脾气别比本事大”。
谈判桌对面的律师团队交换了个眼神,为首的张律师推了推金边眼镜:“李董,我们理解贵方的顾虑,但商场不是慈善堂。这些老员工的薪资和社保成本,每年至少……”
“每年至少帮公司节省三百万的培训经费,减少百分之十五的废品率。”苏瑶忽然开口,从随身的布包里掏出个笔记本,封面印着鼎盛集团十年前的厂徽。她翻开本子,指尖划过泛黄的纸页:“王建国师傅近五年改良了十二项生产工艺,光专利费就给公司挣了一千二百万;李红梅大姐在质检岗三十年,经手的产品合格率百分之百,去年还给新来的大学生做了四十场培训……”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她的声音不疾不徐,像在数家里的柴米油盐,却让对面的律师们渐渐收起了轻慢。李渊看着她鬓角的银丝,忽然想起三十年前,她第一次来车间找他,也是这样,手里拿着个笔记本,一条一条跟他算员工宿舍的漏雨问题,算着算着,就把自己算成了他的妻子。
“张律师。”李渊忽然开口,轮椅的扶手被他握得微微发烫,“我十六岁进这家厂,第一个月的工资买了辆二手自行车,每天载着苏瑶下班。那时候车间的墙是漏风的,冬天冷得握不住扳手,是王师傅把他的军大衣给了我,说‘年轻人火力旺,冻不坏’。”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投影屏上的名字,像在跟老朋友们打招呼:“现在这厂子大了,能挣三个亿了,可不能忘了,当年是谁把军大衣让给你的。”
张律师的喉结动了动,刚要说话,会议室的门被推开,李悦抱着个纸箱走进来,高跟鞋踩在地上的声响清脆。她是妹妹,却比李阳沉稳得多,一身干练的职业装,头发梳成一丝不苟的低马尾,只有耳后别着朵跟苏瑶同款的纸樱花,泄露了几分柔软。
“爸,妈,这是对方子公司的员工考勤表和薪资单。”李悦把纸箱放在桌上,抽出最上面的文件,“近半年离职率百分之四十,社保欠缴三个月,上个月还因为安全事故被罚了款。把咱们的人送过去,不是安置,是坑人。”
李阳的脸瞬间涨红:“你怎么不早说?”
“早说你听得进去吗?”李悦挑眉,伸手从苏瑶的纸包里拿了颗樱桃,“昨天让你查对方资质,你说‘没时间,先签了再说’。”
苏瑶笑着打圆场:“好了,姐弟俩别吵。张律师,咱们换个方案如何?”她从笔记本里抽出张纸,上面画着个简单的流程图,“老员工里有技术的,进研发中心带徒弟;体力跟不上的,转后勤或者仓库管理,薪资只涨不降。你们子公司缺人?我们可以派技术骨干过去驻场指导,但人事关系必须留在总公司。”
她的指尖点在“驻场指导”四个字上,笔锋圆润,像她的人:“这些老师傅都是活字典,你们买我们的厂子,不就是想买这些技术沉淀吗?把人留好了,才是真的划算。”
张律师盯着流程图看了半晌,忽然笑了:“苏主席这算盘打得,比我们律师还精。”他掏出笔,在修改意见栏签下名字,“我得跟我老板说,今天不是来谈判的,是来上了堂人情课。”
散会时已近正午,阳光透过百叶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李阳蹲在李渊的轮椅旁,像个做错事的孩子:“爸,我……”
“你妈当年总说,”李渊打断他,伸手拍了拍他的肩膀,动作有些迟缓,却带着重量,“职场不是战场,不用非得你死我活。咱们是办企业,不是开屠宰场,得让跟着你干的人,有肉吃,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