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以姜贵妃如今的身份,基本上用不到娘家的帮扶。
但,助力这种东西,多多益善。
现在开始培养,过个几年、十几年,她的九郎长大了。
即便不能帮扶九郎,也能给九郎跑跑腿儿。
亲戚这种存在,会有麻烦,可也是能够靠得住的帮手。
姜贵妃不会依赖某些人,却也不会故意舍弃助力!
这些年她一直没有放弃寻找亲人,除了亲情的原因外,亦有利益的缘故!
“只希望,姜家能够认清身份,不要让我枉费心血!”
“姜郎君,并诸位贵人,这些奴婢,都是公主特意挑选的!”
“他们都是公主府的忠仆,诸位但有需要,只管吩咐。”
“另外,公主还为郎君选聘了男女先生,经史等可以不急,但京中诸世家的谱系,大虞礼、律,以及雅言,诸位还是要先了解!”
白芷领着姜家人一路来到中轴线的主院,进入正堂,分主宾落座。
白芷跪坐在下首,细致的转述着王姮的话。
不得不说,姜贵妃与王姮,果然是嫡亲的母女。
她们都考虑周全,也愿意真心帮扶姜家。
姜家败落近二十年,姜源等更是在西北苦寒之地苦苦挣扎。
不说京中的规矩了,单单一个口音问题,就能成为姜家不大不小的麻烦。
所谓雅言,就是大虞朝的官方口音。
姜家人在西北待了小半辈子,许多姜家小辈,更是在西北土生土长。
他们有着非常浓郁的当地口音。
来到京城后,若是不会说雅言,就很容易被人嗤笑。
他们丢脸事小,连累姜贵妃、琅琊公主事大。
就是他们自己,可能也会因此而自卑,继而做出糊涂事儿。
王姮也不是京城土着,她从记事起就在沂州。
她所熟悉的,也是沂州当地的方言。
但,王姮与姜家不同,她虽不在京城长大,可她身边有姜贵妃、楼彧等专门从京中请来的教习。
他们会教授王姮雅言,并在日常中,与她用雅言交谈。
是以,王姮既能说沂州方言,也精通雅言。
进京后,她从未因为口音问题,而被人嫌弃、嘲笑。
她确实是公主,身份贵重,但若她真有欠缺,旁人不会当众嘲笑。
可那种居高临下、貌似悲悯的眼神,却如同刀子一般,切割着、凌迟着当事人。
王姮因为早有准备,不会遭受这些。
姜家人就没有这般“好运”了。
他们是骤然被找到的,进京时,亦是仓促。
姜贵妃那时已是孕晚期,最重要的就是保护好自己和孩子。
即便偶有闲暇,也要兼顾与圣人的感情,以及照顾王姮。
她最是分得清轻重,没有分出太多的心神给相对而言不是那么重要的姜家人。
如今,姜家人抵达了京城,姜贵妃也生产完毕,她这才愿为姜家筹谋一二。
巧合的是,王姮也想到了这些。
她给姜家准备宅子的时候,还特意挑选了适当的奴婢、教习等。
“有劳公主费心,源感激不尽!”
姜源曾经在平城的权贵圈儿生活过,只听王姮的安排,便能体会到她的用心良苦。
他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更加懂得“善意”的可贵。
即便是亲戚,即便他是长辈,可王姮还是公主呢。
以她的身份,只需做足面子情就够了。
可她还是真心为姜家筹谋,姜源如何能不感激?
白芷不动声色,只是默默的将姜源的反应收在眼底。
这人,还算拎得清。
就是不知,姜家的小辈们,能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