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令君可有要说的?”
似是察觉到了什么,曹操一甩袍袖,身倚凭几,目光如炬的看向荀彧。
这一问,令堂内气氛有变。
负责记录的任峻、谢奂闻言,手中的笔停顿下来,彼此对视一眼,遂看向了端坐着的荀彧。
郭嘉、程昱、荀攸、毛玠、董昭、王必一行,或轻抚胡须,或低眉沉思,不过也有人看向荀彧。
荀彧感受到这些目光及变化,脸上却无太大变化,对堂内众人有此反应,荀彧是不觉得奇怪的。
此前一段时间,许都是出一些事的,一批人或被抓,或被杀,这带来的风波及影响直到眼下尚未完全消散。
而在那等境遇下,其实有股风潮是在持续的,即曹操与荀彧间生有间隙,不如先前那样亲近了。
这也使不少人在暗中揣摩此事。
事实上,在过去这段时日,曹操与荀彧的联系是少了,不似早先那样,没事会邀荀彧到府,或者去些别的地方。
有这样的变化,到底是何缘由,曹操没有对外讲过,荀彧自然也未曾多言,所以就引起不少人猜想。
正是在此等大背景下,曹操突然问及荀彧,还是涉及争议颇大的事宜,也难怪堂内众人有此反应。
荀彧缓缓抬起头,目光平静地看向曹操,略一拱手,道:“丞相所询之事,彧以为,仲德他们过滤了。”
话音刚落,程昱眉头微皱起来。
“说说看。”
曹操起了兴趣,笑着看向荀彧。
曹操这一笑,就好似二人没什么一样。
“仲德他们所虑,确是要顾及的。”
荀彧也跟先前那样,讲出自己心中的判断,“但论及此战,与以往是有很大不同的,此为丞相主动出战,如此规模小了,就达不到想要的预期。”
还是文若懂某啊。
曹操心中生出感慨。
荀彧讲的这个预期,其实是一语双关的。
一方面是涉及曹仁、夏侯渊、夏侯惇他们的,一方面是涉及对袁之战的声威,这都是要有所考虑的。
这也是曹操感到压力的地方。
跟先前任何一仗都不同,这一战在没有开打前,就已经背负了很多,这种感觉是不一样的。
“文若可知此战,对明公意味着什么吗?”
程昱表情正色,那双眼眸盯向荀彧,“此战是只能胜不能败的,且必须以大胜而落下帷幕的!!”
程昱此言一出,堂内气氛骤然凝重。
其实对接下来这一战怎样,在场之人心中都是有数的,程昱说的没错,这也是为何仅在攻略并州上,他们会有分歧的原因。
目的都是一致的,希望己部能取得终胜。
但终胜与终胜是不一样的。
自然,这带来的影响也不同。
此战若取大胜,便可顺势震慑四方,使余下各路诸侯胆寒,进一步丞相之威望。
可若仅是小胜,便难以达到这般效果,甚至叫人怀疑曹操也不过如此,这对曹操是不利的。
在此基础上,就更别提败了,这就不止是曹操声威受损了,更会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使各方势力及群体蠢蠢欲动。
“眼下局势看似扑朔,实则早已明朗。”
荀彧停顿了刹那,这才迎着程昱的注视,开口:“仲德所虑,无非是三处,一为前线供需,长公子所领征东将军府是否能承受住,特别是在前线大战开启,万一所节治下或邻近之地出现状况,是否会影响到对前线供应。”
“对于这点,彧觉得长公子既然差人来报,言明丞相无需为此事忧愁,那彧觉得就不必多虑,毕竟比之凶险艰难之境,长公子此前并非没有遇到过,这点丞相及诸君,包括彧在内都是知晓的。”
讲到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