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5章 春秋五霸落幕(2 / 3)

士会接着说:“我退下来,让郤克执掌朝政,他的抱负得以施展,或许能避免一场内乱。

而且,为人处世,要懂得谦逊低调。身处高位更要如此,过于贪恋权势,不仅会给自己招来灾祸,还可能连累家族。你以后行事,一定要记住这一点。”

士燮听后,恍然大悟,心中对父亲的深明大义和远见卓识充满了敬佩,也将父亲的教诲铭记于心 。

公元前591年九月,春秋霸主楚庄王病逝,楚国的辉煌篇章就此翻页,楚国的政治格局也随之迎来重大变动。

楚庄王离世后,年仅十岁的太子熊审登上王位,史称楚共王 。因楚共王年幼,楚国朝政由其叔父公子婴齐子重)、公子侧子反)等大臣辅佐。

公元前590年正月,公子侧和公子婴齐兄弟两个开始争夺权力,公子侧想要把楚国大司马和令尹合二为一,自己专权。

此举遭到了公子婴齐的断然拒绝,公子婴齐找到申公巫臣,伍参,潘党等人,以礼法制度为由,反对公子侧。

最后双方剑拔弩张,楚庄王一个孩子,当然无法左右政局,代理令尹虞邱子最后从中调解,双方各退一步。

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公子婴齐为令尹,公子侧为大司马,为了安抚二人,楚共王愿意将斗越椒的原属封地,给两位叔叔公子侧和公子婴齐平分,这才平息了一场内斗。

然而公子侧和申公巫臣等人矛盾越来越深,这一系列事件也反映出楚国朝堂内部复杂的权力斗争与矛盾纠葛,为楚国衰败埋下隐患。

楚庄王一生充满传奇色彩。刚即位时,他看似不理朝政,实则暗中观察局势,韬光养晦长达三年,造就了“一鸣惊人”的传奇故事。

随后开始东征西讨,逐鹿中原,问鼎天下。待时机成熟,他迅速平定若敖氏斗越椒之乱,稳固了楚国政权。

此后,他重用孙叔敖等贤能之士,推行改革,大力发展农业水利,使得楚国农业经济飞速发展,人口大幅增加,国力和军事实力日益强盛。

军事上,楚庄王实行积极扩张政策,挥师北进中原,与晋国展开争霸战争,邲之战中更是以少胜多,大败晋国,饮马黄河,奠定了楚国霸主地位,将楚国霸业推向巅峰,楚国的疆域大幅拓展,影响力远及四方。

回顾春秋五霸中的其他人,齐桓公任用管仲改革,推行军政合一、兵民合一制度,让齐国经济繁荣、军事强大,打着“尊王攘夷”旗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 ,维持了中原地区的稳定成为第一个中原霸主。

晋文公在城濮之战打败楚国,践土会盟后晋国称霸,他通过整顿内政、发展生产,增强了晋国实力,其政治与军事才能影响深远;使得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称霸时间长最长的国家,一直到了战国,天下仍旧是晋楚争霸。

秦穆公广纳贤才,任用百里奚等人,大力拓展秦国势力至西陲,为日后秦帝国崛起筑牢根基,。

宋襄公虽实力有限,却以“仁义”为旗号参与争霸,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中原地区的礼仪秩序,春秋五霸各有各的功绩 。

而楚庄王凭借非凡的智慧、过人的胆识与坚韧不拔的毅力,在春秋舞台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全方位提升了楚国的实力,其治国理政理念、军事战略思想以及用人之道,都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是一位极具影响力的杰出君主。

楚庄王是唯一完全依靠一国之力,将对手掀翻在地,以武力称霸,而不是像齐桓公和晋文公那样,以会盟外交手段为主称霸天下。

秦穆公虽然也是武力称霸,但是到死都没有踏入中原一步,他的霸主有很大水分,只是对于后来的秦帝国意义非凡。

此时的东周周天子已经彻底无法中兴周王室,彻底沦为大国的外交工具,而随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