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李前选择第三种方案,自卫反击。
第一种方案不确定性太高,极大概率结果是,引起共享者文明高度警惕,登陆继续。
第二种战略方案,在李前看来是以卵击石。
一个在宇宙中流浪了不知多少年的文明舰队,战斗力不可小觑。
人类制造的鲲鹏号飞船再怎么多,速度再怎么快,可能都碰不到对方。
最关键的是,这些飞船全都一去不返。
和风筝号不同,能够携带大量燃料以供减速返航。
舰队出征,势必携带更多的是弹药,且飞船中作战人员远不止一人。
物资的消耗,超高的速度,他们没有丝毫返航的可能性。
第三种方案极大地发挥了蓝星人类的各方面优势。
至于对星球地表的破坏,人员伤亡等,只能说这世界没有尽善尽美的事情,李前会尽力。
最后,相较于昔日动乱年代,如今的人口虽然增多,但再加上扩建的卫星城市等,堡垒也能住得下。
这些堡垒设计之初就考虑到遭遇外星人进攻情况,能够抵御蘑菇蛋冲击,以及高温高压辐射等。
战略方面敲定。
后续几天的军事会议,则是确定各个时段的战术。
李前就不亲自出席了。
现在他守在北极冰盖之上,精神覆盖头顶大片天空,以及宇宙空间。
按照人类的推测,共享者文明的第一波进攻即将展开。
以蓝星的速度,十一年过去,已经航行了2.7光年左右。
距离3.3光年,只剩下不到0.6光年。
这点距离,人类都已经观测到那艘广播飞船,自然也应该可以看到共享者联盟的舰队。
然而那里什么都没有。
因此,人类语气柔和的‘质问’信息,已经发送出去。
事实上,正常情况,一个正常的流浪文明,根据这些年对方信息回复的频率,应该也有机会发现问题。
那艘广播飞船中没有活人,智能系统显然不能应对人类的全部问题,需要舰队方面遥控。
至于现在才‘质问’,则是示敌以弱。
既然选择第三种方案,就需要对方尽可能的轻视自己。
最好将旗舰开进蓝星的攻击范围之内。
言归正传,假如蓝星是共享者文明,在已知对方发现自己的不轨意图,但登陆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进行,会怎样?
答案显而易见,率先发起攻击!
因此,共享者文明极可能在航线上埋藏大量陷阱,不断骚扰蓝星,乃至是轰炸,摧毁人类的战争潜力,牵扯人类精力,让这个流浪文明没有时间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登陆作战。
那么……就是现在?
暖和的房间中,李前忽地睁眼,从床上爬了起来。
扩散到外太空的精神感知,捕捉到一些模糊痕迹。
它们是死物,正在由静至动,不断加速。
李前全力将感知蔓延出去,于相对广袤的空间中,监控到超过500个正在移动的物体。
“要来了。”
李前嘴唇翕动,声音响在行星防御作战指挥所中。
众将领、参谋闻言,齐刷刷动作起来。
位于地面,或太空不同轨道上的探测器、雷达等功率全开,开始检索更为广阔范围的空间。
根据李前的指引,陆续锁定一百多个正在加速的物体。
它们全部位于蓝星轨道前方,其加速方向,自然是向着蓝星而来。
当然它们的速度并不快,主要是调整姿态,以对准目标,然后等待蓝星自己撞上去。
“它们几乎没有速度,我们有一周反应时间。”
高轨道平台计算出速度相关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