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头。然而,江东局势动荡不安,四方势力环伺,这消息既不能秘而不发,又不能贸然公布。周瑜深知,此刻稳住局面才是重中之重。
白日里,孙策的府邸笼罩在一片肃穆之中。周瑜强撑着疲惫的身躯,主持着大大小小的事务。张昭侍立在孙老夫人身旁,神色恭谨。有老夫人坐镇,张昭、张纮二人不露声色,将孙策的身后之事安排得极为妥帖。从灵堂的布置到宾客的接待,每一个细节都无可挑剔,彰显着他们多年来在江东积攒的威望与能力。
周瑜看着他们有条不紊地忙碌,心中虽满是反感与警惕,却也不得不承认,他们所做的布置确实没有丝毫瑕疵。他只能按捺住内心翻涌的情绪,装作对背后的阴谋一无所知,将精力投入到安置四方边境的军事稳定上。
众人围在老夫人身边,表面上和和气气,实则各怀心思。周瑜强打起精神,与张昭等人虚与委蛇,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经过深思熟虑。他既要维持住江东表面的平静,又要暗中筹备,寻找揭开真相的契机。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后面更精彩!
这匆忙的一天,对周瑜而言格外漫长。他在权谋的旋涡中艰难周旋,一边要应对世家大族的明争暗斗,一边要安抚军中将领的情绪。尽管身心俱疲,但他深知,自己肩负着江东的未来,绝不能有丝毫懈怠。唯有稳住根基,才能为日后查明真相、整顿江东赢得时间与机会。
夜幕如墨,将城池裹进沉沉阴影,唯有城东校场的大帐内烛火通明。周瑜斜倚在虎皮交椅上,听着帐外更鼓沉沉,案头的军报被烛火映得半明半暗。太史慈与魏延身披夜色踏入帐中,铠甲上还凝着露水,在地面洇出深色痕迹。
"蒋钦、周泰等将领已立下血书。"太史慈单膝跪地,呈上染着暗红指印的帛书,"他们愿率部听凭都督调遣,为主公报仇雪恨。"他话音未落,魏延已大步上前展开舆图:"我联系上山越部众并已出发追回沙摩柯首领,末将已命沿途驿站备好粮草。不过江夏方向......"
周瑜抬手止住二人,喉间泛起苦涩。烛芯突然爆开,火星溅落在帛书上,将"效死"二字灼出焦痕。"能不动刀兵,便不动。"他起身时玄色长袍扫过满地竹简,在舆图上江东版图处重重一点,"孙氏根基未稳,若此时内斗,荆州刘表、长安朝廷定会趁机南下。"
魏延攥紧腰间刀柄:"可张昭他们......" "张昭老谋深算,不会贸然行事。"周瑜打断他的话,指尖沿着长江防线游走,"他们要的是名正言顺地拥立孙权,我们只需拖延时日,等沙摩柯部众抵达,再寻机揭露真相。"
帐外忽然传来战马嘶鸣,惊得众人神色一凛。太史慈望着周瑜眼下青黑如墨,忍不住劝道:"都督,您已三日未曾合眼......" "无妨。"周瑜摆摆手,抓起案头冷透的茶盏一饮而尽,苦涩的茶汤顺着喉间滚入胃里,"伯符临终托孤时,握着我的手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他的声音突然哽咽,将茶盏重重砸在案上,"如今内忧外患,我若倒下,谁来护这江东百姓?"
舆图上,荆州、许昌、徐州的标记如悬在头顶的利剑。周瑜就着烛火凑近地图,目光扫过濡须坞、柴桑,在每个战略要地都点上朱砂。摇曳的光影中,他的影子在帐幕上拉得很长,宛如一尊凝固的战神,守护着这风雨飘摇的江东基业。
然而千算万算,他却疏漏了一点,这一点却要成为致命之打击。
夜色如浓稠的墨汁,将吴侯府裹得严严实实。几道黑影贴着墙根疾行,月光在他们淬了毒的刀刃上泛着幽蓝冷光。他们避开巡夜的火把,如鬼魅般潜入孙策生前的院落——雕花木窗还留着未干的泪痕,灵堂方向飘来若有似无的檀香,却盖不住空气中逐渐弥漫的血腥气息。
此时大乔正跪坐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