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披孝服,铁甲上凝结的霜花在烛光下泛着冷意。张纮攥着未及系带的孝带疾步跟上,苍白的面容映着灵前长明灯,更添几分悲戚。
"且慢!"一声暴喝震得灵堂震颤。孙权猛地驻足,猩红着眼眶死死盯住殿门——太史慈搀扶着浑身浴血的魏延踏入门槛。"毒杀兄长的贼子,也配在此假惺惺?!"魏延突然挣开太史慈的手臂,凤嘴刀"哐当"一声杵在青砖上,溅起几点火星,"那日我拼死救回主公,不过假寐片刻,却见主公七窍流血!不是你在汤药中下毒,又会是谁?!"
孙权瞳孔骤缩,踉跄后退半步撞翻供桌,黄白纸钱如雪花般纷飞。"荒谬!"他声音陡然拔高,颤抖着指向魏延,孝袍下摆扫落烛泪斑驳的铜烛台,"医官正要查验遗体,就被你当胸劈死!分明是你心中有鬼,想借污蔑转移视线!"少年公子额角青筋暴起,腰间佩剑随着剧烈喘息撞出清响,"兄长养伤期间,主舰上唯有你我在场。你害了主公性命,还要往他亲弟弟身上泼脏水,何其歹毒!"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
"住口!"周瑜玄色大氅翻飞,自灵帐后阔步而出,腰间佩剑铿锵作响。他鹰隼般的目光扫过两人,最后落在孙权通红的眼眶上,声音冷若寒冰:"在码头时不是说的很清楚,此事没有查清楚之前先不要闹了吗?!"他跨步上前,铁甲靴碾碎满地纸钱,"仲谋,你可知你打翻的供桌,供奉的是你兄长孙伯符?"
入灵堂,正撞见周瑜冷若寒冰的面容,他铁甲靴碾碎满地纸钱,字字如刀般斥责孙权。烛火在周瑜身后投下巨大的阴影,将孙权单薄的身形完全笼罩,老夫人握着拐杖的手骤然收紧——这场景,竟与方才张昭所言“权臣威压幼主”的描述不谋而合。
她浑浊的瞳孔剧烈颤动,想起张昭那句“若周瑜生了异心,江东恐将易主”犹在耳畔。往日里周瑜与孙策情同手足的画面,此刻却显得如此虚幻。孙策尸骨未寒,周瑜便如此肆无忌惮地斥责孙家血脉,这不正是将孙氏威严踩在脚下?老夫人喉间泛起腥甜,强压下涌上的血气,目光死死盯着周瑜腰间的都督印信,那鎏金纹饰在烛火下刺得她眼眶生疼。
“都给我...住嘴...”老夫人的声音带着从未有过的冷硬,鎏金拐杖重重杵地,惊得在场众人皆是一颤。她望着周瑜的眼神,不再是往日的慈爱与信任,而是蒙上了一层猜忌的寒霜,“公瑾,仲谋再如何失仪,也是孙家血脉。你如此斥责,可是将我这老太婆,还有孙家的颜面,都不放在眼里了?”话音未落,又是一阵剧烈咳嗽,指节因用力而泛白,死死攥着拐杖,仿佛那是她最后的依仗。
周瑜神色骤变,单膝重重跪地,铠甲撞在青砖上发出闷响:"老夫人明鉴!末将绝无轻慢孙家之意!"他抬头时,目光急切如焚,"此事扑朔迷离,魏延与仲谋皆有在场之实,末将不过是劝诫莫要过早定论!"袍角扫过满地狼藉的供品,他声音发颤,"若因私情偏袒任何一方,才是对公瑾在天之灵的亵渎!"
老夫人却恍若未闻,浑浊的眼珠死死盯着周瑜腰间的都督印信,鎏金螭纹在烛火下泛着冷光。她颤巍巍地将目光转向孙权,喉间溢出一声叹息:"仲谋...你回来了。"
这声呼唤让孙权浑身一震。张纮在归途上的叮嘱突然在耳畔回响——"少主切记,唯有示弱方能求存"。少年公子膝盖一软,重重跌跪在冰凉的青砖上,膝行至老夫人脚边,猛然抱住她的腿。滚烫的泪水砸在绣着金线的裙裾上,他的声音撕心裂肺:"母亲!母亲!儿没用...无法护佑兄长..竟让他惨死在奸人之手!"哭声在空旷的灵堂内回荡,与魏延粗重的喘息、周瑜压抑的辩解交织成令人窒息的哀歌。
暮色沉沉,青纱帐幔在穿堂风中轻轻晃动。老妇人枯瘦的手指攥着紫檀木拐杖,浑浊的眼珠越过垂首而立的周瑜,直勾勾望向孙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