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44章 进一步影响(1 / 2)

速迁市民和商家这种近乎“全民总动员”式的支持,其热烈程度和组织性,很快就不再是局限于本地的话题。

越来越多的速迁网友将自己遇到的景象——餐馆悬挂的横幅、家庭餐桌上的京西外卖袋、聊天群里“为强哥下单”的号召、甚至菜市场里“京西合作商户”的临时标识——拍摄下来,发布到快抖、薇博、小红薯等社交媒体平台上。

这些带着#速迁力量#、#强哥家乡人太猛了#、#论老家有一个牛人的体验#等tag的短视频和图文,迅速形成了新一轮的传播热点。

“我的天!速迁人民这是在下副本吗?还是开启了城市级团建模式?”一条获得了数万点赞的薇博评论惊叹道,“这凝聚力,这执行力,简直像电影一样!”

“看看人家速迁!我们城市啥时候能出个刘强这样的企业家?我保证我也天天点外卖支持!”这条评论底下引发了无数人的地域共鸣和“攀比”。

“哈哈哈,速迁的餐馆老板们太可爱了!还拉横幅,这波操作属实是‘地表最强应援’了!”

“只有我注意到供应链老板承诺不涨价了吗?这才是真正的良性循环啊!从上到下,一条心,干一件事,这怎么能不成功?”

很快,#速迁式支持#、#羡慕速迁#等话题迅速攀升至热搜榜前列。人们津津乐道的,不再是京西外卖本身,而是速迁这座城市所展现出的惊人凝聚力和乡土情怀。这已经超越了一次简单的商业行为或危机公关,它演变成了一种文化现象,一个关于“家乡自豪感”与“企业家精神”如何相互成就的生动案例。

许多其他城市的网友开始@自己本地的知名企业和企业家,半开玩笑半认真地“喊话”:

“@XX集团老王,看看人家刘强!学学怎么善待员工!学学怎么赢得民心!”

“我们XX市的餐饮协会呢?看看人家速迁的!赶紧支棱起来啊!”

“咱XX市的首富在哪里?能不能也请全市人民吃顿烧烤?(狗头)”

甚至有一些其他城市的餐饮商家,开始模仿速迁商家的做法,自发地在自家门店推出“支持良心企业,学习京西模式”的小额优惠,虽然规模和组织性无法与速迁相比,但也蹭上了一波热度,并收获了本地食客的好评。

这种自发的模仿,让京西外卖和刘强的个人品牌影响力,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方式,从速迁扩散到了全国更多城市,完成了一次完美的品牌价值观输出。

速迁民间汹涌的支持浪潮和网络上如火如荼的讨论,自然也引起了速迁市官方的注意。

对于地方而言,刘强和京西集团是速迁市最亮眼的经济名片和税收来源之一。

京西集团的蓬勃发展,直接带动了速迁的就业、物流、商业地产和相关产业链的发展。这次事件,意外地将速迁这座城市推到了全国舆论场的正面焦点,展现了速迁人民团结、仗义、支持创新企业的良好形象,这无疑是地方政府乐于见到的。

事件发生的第二天,速迁市工商协会的官方公众号便发布了一篇题为《“烧烤”点燃创新激情,“温度”铸就企业灵魂——从我市民营企业京西集团的爆红说起》的评论文章。

文章高度赞扬了刘强“以人为本”的管理智慧和京西集团“知错就改、真诚回馈”的企业担当,并将速迁商家和市民的自发支持,解读为“速迁优良营商环境和深厚人文底蕴的集中体现”。

文章称:“这片热土,既能孕育出有温度、有担当的优秀企业,也能滋养出懂感恩、有情怀的市民和商家。这是一种双向奔赴,更是速迁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生动注脚。”

虽然市官方层面并未直接出面组织活动,但这种官方背景的定调和赞扬,无疑进一步鼓励和认可了民间的支持行为,也为整个事件增添了一份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