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的成年版范闲,由于哲饰演的版本亮相时,还有一些人诟病于对方的长相,对比起扮演幼年时期范闲的小演员,丢失了些许灵性。
可从牛栏街刺杀的剧情达到顶峰的时候,叶桓丘特意挑选的于哲,虽说他按照娱乐圈的标准,也是个小鲜肉。
但相比于娘娘腔装硬汉来说,一开始范闲的扮相,就是往俊美、漂亮的方向发展。
最开始征选时的于哲,真的是在那么多人当中,并不是令叶桓丘最满意的人选,哪怕他最后被选上了,叶桓丘对他打分的话,也只会给一个75分。
离优秀的评级差了一截,但也不至于说一无是处。
经过在剧组的打磨,长时间的美容院的调理,以及形体管理团队,对于哲的个人改造。
他这种气质的演员,放在如今的娱乐圈里边属于独一份。
以前这类的演员有不少,但如今确实是不多见了,尤其是年轻一类的演员更是绝无仅有。
他的走红,是圈内所有人都不意外的一件事,但相对应的,一些经纪公司,看到这种类型的演员,所获得的市场反馈居然这么棒。
这当中不少有点小聪明的公司,专门找到之前应试范闲这个角色,之后被淘汰的另外几位,他们当中也不是能力逊色,比拼到最后,叶桓丘因为眼缘和观感的问题,挑中了于哲。
至于另外一些也已经受过一段时间训练教导的人,他们看似只能回剧团里继续当个戏曲演员。
但现在不同了,于哲的成功,让这些经纪公司开始疯抢这些落选的人。
开出的价格,不亚于一些二线的演员签署的合同。
这可就挺离谱的,甚至于不少在圈内经纪公司上班的人,都已经在私底下吐槽。
说这段时间,光是忙着替公司签下这些落选的人员,那是绞尽脑汁,什么方法都用上了。
爱传播八卦新闻的一些人自然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也趁着《庆余年》的火爆,再蹭上一波热度。
消息捅出去后,不少网民都笑话这帮经纪公司,你说拾人牙慧倒也罢了,怎么连人家没选上的人,居然还加价要签约,真以为是个人捧出来就能红?
再说了,得看谁来捧才是关键!
尽管如此,但这帮经纪公司了雷厉风行的手段,还是签下了其中的落选的演员。
直接丢到短剧的大染缸里,开启了一比一的复刻内容,做一些无脑的古装短剧,只要剧情内容不抄,人物角色形象气质模仿了也不会怎么样的。
详情可参照《你礼貌吗》的二人组,就恶搞成那样子了,被正主告上法庭,也依然没有吃败诉。
当然了,也许是那位正主的法务团队不够给力。
这些扔短剧里的演员只要不恶搞、丑化形象即可。
就这种看似非常拙劣的办法,炮制的短剧能行吗?
很快的短剧市场就给出了答案:
行!相当的行!
那些粗制滥造的短剧,启用的这些“克隆人”,只是稍微跟于哲的古装扮相沾点边,在同为短剧的产品里边开始大杀四方。
市场的魔幻,真不是常人可以预见的。
分析成功背后的原因,结论就是,市场上人无我有的新演员掺和进来以后,给短剧的下沉市场受众,带去新鲜的观感。
横竖剧情都是一样的质量,那拼到最后也只能看演员本身的水平了。
被打脸的网民,也都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只叹一句世风日下,这种跟风都能赚钱的模式,迟早会让这帮经纪公司自取灭亡。
这个道理说得很对,但这是一句正确的废话。
对绝大多数经纪公司而言,目前的市场环境就是,它们的公司迟早要完蛋,那么在完蛋之前狠狠地捞一笔,至于以后公司倒不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