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7章 氏俊逸刀斩金,背嵬刑天夺利涉(1 / 4)

章启旸,字俊逸,福建路建州浦城人士,浦城章氏后裔。

这浦城章氏自唐末康州刺史章及起,便是书香传家,耕读为业,尤其是随着大宋科举一起,章氏可谓是簪笏满庭,自开宝六年大宋兴科举,至靖康之耻发生,章氏一门进士何止三十人,可谓是文昌耿耿星常见,甚至出现过父子五进士之举。

而你别看章家这文星鼎盛,就以为这家都是斯文念书之人,满口道德文章之辈。这章氏先祖昔年能以玄铁打造横刀、斩马一长一短两柄宝刀传家,可见其性格刚毅之处,而章氏后人虽说习武之人不多,但却也未曾堕先人之志。

若说文,一门双宰相,自不用多提,要说武那也不差分毫。

先有章衡出使大辽,辽廷之上,力张强弓,箭箭不空,惊得满朝文武不敢小窥中原;观边之时,暗记地型,勾勒舆图,回朝后更是献图谏策,劝神宗借机收回燕云之地,那是实实在在的文韬武略之才,其人以破题之智夺魁、以箭术震慑辽廷、以史笔冠冕诸朝,更以民生为念革新地方,不愧苏轼所言:“子平之才,百年无人望其项背”。

后有章楶以进士之身,为边军大帅,制浅攻扰耕、寨堡推进、诱敌围歼三策,更是善用西夏降将,从而打出洪德城之战、平夏城之战,打的西夏“不复能军”,被迫求和,从而为大宋夺取天都山膏腴之地,控制横山一带,更是主持修建一州九城寨,并广传对抗西夏之法,使得西北能有数十年安宁,以文士身入武职,可却又能出将入相,得拜同知枢密院事,为一朝副相。

甚至可以说赵斌能在西北安然发展这些年,都有这位章氏先祖一份功劳在。

而无论是章衡还是章楶,都会在家中留有手札笔记,其文脉思想、兵法韬略章启旸自然是学了个十成十,更不要说这位还另有机缘在身,先有神人入梦,后遇名师宗泽,如此这位章帅文韬武略在赵斌手下那也是名列前茅。

可是人讲时运机缘,行的是忠义道德之事,这章启旸奉了宗泽遗命,岳飞在前方北伐多年,但他却一直干的是稳定后方之事,如此一来,也让这位心情低落了许久,好在赵斌有用人之能,识人之才,自临安事变之后,对这位同门师弟是分外重用。

初离临安便是独领一军人马,开封府拜帅,将其抬为四位大帅之一,出河间攻大金,更是派其往大金后方,雪国耻报国仇,一路立功扬威,要知道当年派出的四路人马中,可就是这后方诛塔塔尔一部的阻碍最小,但真要论起功劳来,却又是相差不多。

而章启旸对赵斌更是忠心以报,一路上统兵作战,协调各军,整顿人马做的没有半分错漏,原本的卫国军还是东拼西凑而来,可随着章启旸兵抵黄龙城下,这支人马已然不差其余三军分毫,甚至犹有过之。

毕竟,现如今四军围城其他三军可还有自家大帅看着,唯有这卫国军身处黄龙府北,而章启旸却在利涉城南,但就算如此,城北的卫国军战力攻势可是不弱其他几军分毫。

行至今日,你要说章启旸还有什么遗憾,那恐怕就是四位大帅之中,唯有他一人武名不显,更因为章氏之名透出三分文弱气来。

像韩世忠乃是西军宿将,少年从军攻夏之时便有先登之名,这些年在军中一口大刀那是积威深厚;东平王高宠就更不用说了,昔年牛头山前,单人独骑力掀铁滑车,惹得天下武人骇然,多少将军武夫都是自愧不如。

至于说同门师兄岳飞,那就更不用说了,昔年武科场枪挑了小梁王,虽说没能独占鳌头,但那也是天下举子心中默认的武状元,更不要说这些年东征西讨阵前斩将之时,这位大帅可也没少亲自动手。

相比之下,章启旸的战绩就有些相形见绌了,虽说平日里也是披甲持刀,临阵时也是身先士卒,不过这斗将、斩将的机会却是不多,而随着大金势力越来小,武将越杀越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