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0章 强者的傲慢(2 / 5)

实“羌”所指的是有差不多的生活习性。在文化层面,以部落形式而存在的话,得是有相同的神话背景,才算得上是同一个民族。

有相似生活习性这种事情,大兴安岭那边过着很多依靠狩猎和采集生活的部落,河套区域也有着相似生活习惯的部落,能够说他们是同一个民族吗?

可以从血缘关系和文化认同来归纳民族的区别,总不能说幼儿时期一样要喝奶,人与其它哺乳动物也是同一个民族。

而中原王朝鼎盛的时候,很爱给周边的部落划分归属。

例如说,西汉时期的北边各部落并非匈奴人,偏偏汉帝国将他们划到了匈奴人的一拨里面去。

例如西汉时期的白羊部、浑邪部、楼烦部等等,他们可以是东胡、羌、月氏、楼烦在草原的残部,可能也受到了匈奴人的欺压,可是汉廷将他们一概视为匈奴的一部分。

同理,东汉时期在西北作乱的不一定是羌人,一概被划到羌人的一拨;明代的沿海一直受到倭寇侵扰,进行侵扰的真倭寇并不多,多数其实是假扮的倭寇,但是从方方面面都只能视为真倭寇,可不能说是假扮的倭寇居多。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义渠是羌人的一支?这是现代一些专家学者的说法,灭亡的义渠人无法反驳。

在楼氏对上义渠之后,楼令没管秦国是拿义渠来怎么定义,很直接地将义渠视为敌对势力。

至于说义渠到底是什么成份,他们来自哪里,血脉的来历又是谁?这些以后可以来慢慢编,乃至于编都不用编。战后简单记录,某年的某个季节义渠与楼氏为敌,随后在某年的某天义渠被楼氏消灭,其它真的不用多写了。

打输了……,或者很艰难才打赢,才需要写清楚前因后果与遭受的苦难。为的是让后人长教训,也是一份祖先留给子孙的清算名单。

没有多大损失就打赢了?或者一波直接消灭?浪费墨水往详细了写干嘛,搞得祖先很没用似得。

从始至终,楼令都知道义渠不会那么容易被消灭。

这不是使用堡垒推进战术了吗?表明楼令非常明白义渠人不好对付。

“只要能够在山林里面站稳脚跟,便是打造我们在这一场较量的胜利基础。”楼令说道。

关于要怎么打,使用堡垒推进战略的核心意义是什么,楼小白已经完全搞清楚了。

说白了就是,无法短时间内消灭义渠,楼氏就用人力物力去堆,堆到义渠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再长时间给义渠放血。

这就是恃强凌弱的战法,完全拿硬实力来拼消耗,谁先受不了就滚蛋。

所以,楼氏的战略核心其实就是逼迫义渠人认输,亦或义渠人自己迁徙离开。

当然,义渠人也可以不跑,他们完全能够继续躲在山林里面,时不时出来跟楼氏过不去。

只要兵堡体系成型……,事实是现在前线的兵堡体系已经成型,楼氏已经落入不败之地。

义渠人想要拿下那些兵堡,不丢下数万人根本打不完,他们一旦死了数万人也就距离灭族不遥远了。

固然楼氏的耗费不会小,为了秦地的安稳却是付出非常值得,压根不会动摇楼令的继续投入。

“父亲,我们跟义渠的较量多久会出现结果呢?”楼小白问道。

楼令诧异道:“是你在负责,你最清楚。反而问起了我?”

楼小白换了个说法:“一直跟义渠耗下去,会影响到其它吗?”

“其实不完全是坏事。”楼令说道。

到现在为止,无论晋国内部或是列国,一概对楼氏有了多强的实力没有太明确的认知。

晋国内部依然认为郤氏最强,到底谁排在第二需要楼氏与范氏去竞争。

他们那么傻,看不到楼氏在金属的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