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座大城市属于卿位家族,其中包括“梁(少梁)”和“辅氏”、“新楚”。
在河西拥有封地的中等家族,分别是张氏和解氏、籍氏。
楼令看着激动的楼乞,继续往下说道:“不出现意外,魏氏后面会迁徙到楚地,使得‘新城’落到我家名下。你有什么想法吗?”
楼乞以为楼令是让他等一等,有可能获得城池更大和人口更多的封地,乖巧地说道:“一切由父亲做主。”
这一听,楼令哪能听不出怎么回事,正色说道:“获得‘汪’是你先登、斩将、破阵的功劳。由家族来进行安排,会变成你得到的封地是我的赏赐。”
有什么不一样的吗?
简单来说就是,楼乞选择“汪”作为封地,那是于国有功的渠道获得赏赐。楼氏不倒的话,他在未来可以传给自己的嫡子,形成子传孙,无穷尽的格局;换成楼乞选择接受楼令的给予,未来家族可以随意进行调动。
能够听懂的楼乞还是乐呵呵地说道:“父亲做主。”
即便是家主,家族的未必就是家主的。
庶子的身份?家族的一定不是他的。
刚才楼乞肯定是贪更好的封地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后面精彩内容!
儿子有些分不清,作为父亲的楼令,他却不能够给有能力的儿子挖坑。
“你要接受君上的赏赐。”楼令说道。
楼乞重复道:“听父亲的。”
没有在楚地选一块土地赏赐给楼乞已经是晋君周的最大优待,其他有资格获得封地的有功之人,他们绝大多数得到的封地就是在楚地。
那是楼令提交名单之后,提到怎么消化来楚地,需要迁徙一些家族过去。
晋君周当然知道光是军事占领没有用,一定需要进行移民。
正好南征军将能够找到的楚人抓到晋地,楚地多得是无主的城池或村庄,将他们赏赐出去省了从零开始的步骤。
借这一波赏赐有功将士,不抓住机会的话,以什么名义迁徙晋地贵族到楚地,不闹出乱子也会搞得民怨沸腾。
只要卿位家族不乱,晋国不可能大乱。
可是,坐于高位的国君和卿大夫,他们总不能完全忽视其他贵族的感受吧?
魏氏没有参与南征,他们无法凭借功劳获得一寸的楚地。
实际上,魏氏现在也不知道自家会迁徙到楚地,要等有人提出来……,或是有人私下去给这么一个建议,也能够是他们自己看到这么一个出路提出置换。
楼令让楼乞退下。
既然楼乞没有其它意见?楼令也就邀请郤至和中行吴、邯郸旃过来,让他们对晋君周的赏赐方案进行过目。
“解氏和籍氏也安排南下到楚地?”中行吴明显看出了问题。
楼令脸色不变地说道:“他们一直在抱怨没有机会。我们刚军事占领楚地不久,那边有得是大有可为的机遇,怎么可以不满足呢?”
中行吴觉得楼令连演都不演了。
籍氏的“都”就在河西,一旦以楚地为家业所在,怎么不会将“都”迁到楚地?那就给楼氏控制秦地让开了道路。
解氏在河西的封地倒不是“都”了,可是也被闹得上了前往楚地的名单。
至于张氏?他们是极其散装的一个家族,族人散得到处都是,大一些的家族都有来自张氏的人在担任家臣。
“解氏和籍氏联合起来可以制衡魏氏吗?”邯郸旃问道。
防止魏氏在楚地坐大是一种政治层面的需求,无论国君或卿大夫都会进行考虑。
要说的话,应当是邯郸旃来问这种话,意图过于明显了。
郤至没有翻白眼的习惯,闻言挑了挑眉头,说道:“他们可以起到告警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