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各个卿位家族在现下绝对不想到汉江平原找罪受,所以他们才需要进行商量。
要商量的不是哪一个或多个卿位家族一块守住汉江平原,其实是将哪些人拉过来填坑。
这项议题本来就该商议,奈何晋君周过来了。
当着国君的面商议让哪一些家族过来填坑?他们还不到这等嚣张的程度。
“看来看去,只有魏氏合适过来当主心骨。”邯郸旃率先说道。
是吗?
看着的确是。
楼令很想魏氏搬离故土,好给楼氏让开东出的通道,只是没了魏氏还有郤氏、中行氏,商於之地落到智氏名下又增加一个智氏。
如果想要制约住魏氏,其实最好还是在眼皮子底下,一旦他们迁徙到汉江平原,可能就要任凭发展了。
楼氏跟魏氏无冤无仇,双方一度关系还挺好,约定一起对卿位发起冲击。
出于楼令的各种努力以及抓住机会,楼氏率先获得卿位。
等楼令成为卿大夫,楼氏的发展越发一骑绝尘,跟不上的魏氏渐渐失去跟楼氏合作的基础了。
很现实的。
楼令对卿位发起冲刺,肯定要抓住每一分助力,当时的郤氏也不是助力,相反郤氏是阻力之一,哪能不让楼氏与魏氏抱团呢。
至于后面魏氏选择独走?又不是楼令辜负了他们,单纯就是魏氏以为找到更好的大腿,自主去当了晋君周的刀。
人活着就要面临各种选择,每一个人都要面对选择的命运,对于家族来说也是一样。
再来论,楼令固然是盯上了魏氏的封地,可他自从跟魏氏停止合作,并未刻意进行针对吧?
魏氏当然没有将楼氏视为敌人。
所以,他们单纯就是分道扬镳了而已。
汉江平原的的确确是一个好地方,魏氏一直以来就是缺少机会,他们背靠晋国有很大可能性在当地安家落户,能够将脚跟在汉江平原立住,还不能发展起来吗?
邯郸旃提议让魏氏迁徙过来,算是公私兼顾。
可是,邯郸旃只着力于眼下,认定迁徙后的魏氏无法再冲击卿位,没有思考更久远的以后。
决定迁徙的魏氏,他们到了新地方倒不至于需要从零开始发展,只是短期内会出现实力受损的情况。
邯郸旃要的就是魏氏短期内无力冲刺卿位,起码邯郸氏就不用时时刻刻面临着冲击。
邯郸旃可是亲自来楚地征战了。
经过这一次的征战,邯郸旃发现楚军未必多么能打,想要统治楚人的难度却很高。
魏氏到时候迁徙过来,要面对楚人一再的袭扰,短时间内不可能安心发展,不就给了邯郸氏后来居上的机会了吗?
至于说魏氏到汉江平原发展起来?那应该是很久以后才能够看到的结果了。
“君上会同意吗?”士鲂补了一句:“或者说,魏氏能同意吗?”
郤武子担任中军将的时候,保持了对晋君周基本的尊重。
等楼令来担任中军将,原本的尊重上给予了更多的权利。
在晋国这一边,卿大夫逐渐蚕食国君的权力,到他们这一代已经耗时将近七十年,才形成卿大夫位比诸侯的格局。
七十年?在春秋时代的平均寿命不到二十五岁,也就是约等于耗了将近三代人。
当然有卿大夫不理解,乃至于认为楼令当了阶级的叛徒,问题是他们不敢跟楼令硬刚,只能是时不时隐晦地劝一劝。
直至楼令提出取周王室而代之的计划,一众卿大夫才自认为明白楼令为什么要那样做。
晋国之君成了晋天子,会有新一轮的分封。
想要晋国之君有更大的配合度,确确实实是应该给予更多的动力,不是吗?
他们一直在盯着楼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