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3章 猎奇与当面威胁(1 / 5)

杞国君臣知道齐国过去做了什么和正在做什么,发生在莱国的渗透一样在杞国发生,甚至鲁国也对杞国做了渗透。

之前不是讲过了吗?楚国灭国五十多,多数并非依靠蛮劲,他们依靠压迫削弱他国的实力,随后便是强制向他国庙堂委派大臣参政,日积月累地进行渗透,往往到了灭国那一步更像是一种全盘接收。

因为楚国是那种扩张的模式,所以留下了极大的隐患。

什么隐患?当然是被灭的国家,无论公族或异姓贵族都在实力上得到保留,仍然有割地自守或叛乱的能力。

时至今日,楚国实际上已经出现割据的情况,只是没有显示出太大的乱象,以至于恶果看上去不是那么严重。

楚国中枢当然知道地方上的情况,他们的解决方式便是一再针对异姓贵族,其中包括异姓贵族立功刻意不进行赏赐。

养由基便是楚国基础国策的受害者之一,要不然以他的战功早就该得享高位了。

楚国地方的割据在斗氏发动叛乱后才显得更为严重,主要是公族封君抗拒中枢,并不是那些长期受到打压的异姓贵族实力猛然间增大。

地方割据一直到楚国灭亡都没有被解决,只是不全怪某时期的某人,跟当时存亡续绝的理念关系最大。

楚国渗透的玩法跟谁学的?当然是学自鲁国。

要说有什么不一样,周公旦既是鲁国之主,同时也是周室的摄政,导致鲁国渗透他国属于是名正言顺;楚国在宗周的体系内只是子爵,无法名正言顺地向他国进行渗透,直至“问鼎轻重”发生之后另起炉灶,基本是依靠国家实力强迫他国接受渗透。

对小国进行渗透会比较容易,原因当然是小国君臣知道自家的状况,心里极度害怕之下不敢反抗,只能逆来顺受地进行接受。

楚国对陈国和蔡国的渗透就没有那么顺利,哪怕没有外力进行干涉,前前后后玩了百多年才最终成功。

鲁国不但是公爵之国,他们在宗周体系内的地位也很特殊,欺负一些强国有难度,欺负类如杞国这般的国家就没有多少难度了。

杞国是三恪之一,可是说到底在宗周体系内就不属于什么根正苗红,其实作为三恪之一已经足够说明情况,对于宗周来讲杞国就是外人之国。

那样一来,杞国受了什么委屈可以申述,有没有人愿意管可就不好说了。

作为殷商后裔之国,也是殷商叛徒的宋国,他们在政治上的境遇比杞国更惨,长期被包围和防备,挨欺负去找周天子告状,后面只会被欺负得更惨。

三恪中的陈国应该是政治境遇相对比较好的一个,主要是跟中原有点距离,再者说陈国一直是不温不火的国势,不起眼就可以当小透明,没有人会去刻意针对。

宋国祭祀于商。

杞国祭祀于夏。

陈国祭祀于虞。

商朝和夏朝是考古有所证明的两个朝代。

有虞这么一个王朝吗?反正现代考古只是找到虞的一些相关记录,没有足够的证据表明有虞朝这么一个朝代。

周王朝三恪之一的陈国,他们祭祀的是虞舜。而舜是中华文明的始祖之一,与之黄帝、颛顼、帝喾、尧帝并立。

舜那个时候应该是部落联盟时代,而部落时代比较落后会是一个事实,不存在相对完善的国家机构,也就没有史官的存在。

有没有虞朝这么一个朝代,只能是让时间来证明了。

如果古人也需要学历史,他们所学的历史极可能跟现代人一样都是“上下五千年”吧。

楼令来到杞国都城“淳于”的好处之一就是,可以在典藏室里面看到更多的远古神话或是传说。

杞国储存的历史文献比姬周还要久远,有文字的存在自然会记载更多的记录,只是很多被归纳为了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