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素。
楚国真的有称王的实力,因此晋国必须逼迫他们去了王号。
谁都认为称王的寿梦是小丑行为,要是晋国慎重其事去进行处置,会让晋国成为笑话的一部分。
华元皱眉问道:“回归诸夏?”
楚国是诸夏的一部分吗?反正从他们干了“问鼎轻重”的事情之后,自行在制度上有别于周王室以及分封列国,就是自认为另一个文明了。
历史上,楚国与晋国举行第二次“弭兵会盟”之后,不是重新恢复《周礼》的制度,也不是进行风俗上的改变,单纯就是重新承认又是周天子的臣子,视为重新回归诸夏的标志。
在那之前,无论是齐国当带头大哥,或是轮到晋国当带头大哥,齐国与晋国跟楚国的竞争,一概被认为是文明的秩序之争。
也是有了楚国在第二次“弭兵会盟”承认己方又是周天子的臣子,后面才成为战国诸雄之一,不是像匈奴、东胡或闽越、百濮那般,被视为一个异邦。
华元知道楚国现在被极大削弱,可是真不认为楚国愿意臣服晋国。
是的,就是臣服晋国,不是重新成为周天子的臣子。
那是晋国在很多重要事项上无视周王室,真真切切让华元猜出晋国君臣想干什么,从而知晓晋国君臣要得是楚国臣服于自己,不是重新臣服于周天子。
若是臣服于周天子的话?华元认为以楚国的现状,他们不是完全无法接受。
理由?哪用得着往复杂了去猜,仅仅是周王室足够弱这一点,其实就能够搞清楚楚国为什么能重新当周天子的臣子,而不是臣服晋国了。
弱小的周天子,他无法拿楚国怎么样,名义上臣服周天子不会让楚国的实际利益受损,重新臣服周天子只不过也是与晋国平起平坐。
臣服晋国就不一样了!
晋国很强,强到真的能够约束和威胁楚国,并且两国打了数十年,楚国臣服晋国会对己方在民心士气上造成致命的打击。
“宋卿在邦交的才能无人能及。”楼令不是在恭维,真的是这么一回事。
得到赞赏的华元根本开心不起来。
楼令笑呵呵地说道:“既然宋卿与楚国政要联系频繁,何不充当中间人进行尝试呢?”
“我若是没有记错,宋卿于栾书与子重执政时期,便是担任这般角色?”楼令问道。
那都不是什么秘密。
当时,作为栾书和子重共同好友的华元,他确确实实一次次充当中间人来让晋国和楚国保持沟通,甚至都能够影响到晋国或楚国的国策制定。
以为华元只跟栾书或子重是好友吗?他的朋友多不胜数,又利用同为栾书和子重好友的这一层关系,屡屡成功忽悠其他国家的大臣。
整个春秋时代要单论哪一个人一再左右横跳却没有自食恶果,真的就是华元为独一份。
华元实在是不敢答应下来。
并不是说子重一死,直接让华元失去跟楚国高层的联系渠道,跟子重一死让华元很难影响楚国的国策制定有关,更大的原因则是华元清楚不可能办到。
楚国臣服晋国?不可能的啊!
那种不可能包括,即便晋国攻破楚国都城,甚至是将楚国的国祚给灭掉,一样无法让楚人臣服。
“这……”华元都不好说楼令是故意刁难人或天真,怎么想着让楚人臣服。
楼令笑眯眯地问道:“宋卿连尝试一下都不做吗?”
话说,楼令认为楚人会轻易臣服吗?他倒是没有这么天真,带着其他目的才是事实。
宋国想跟楚国接触,甭管想达成什么目标,有没有取得进展,反正晋国不会允许两国走到一起。
晋国直接向楚国或是宋国动手?那更大的概率就是逼两国抱团取暖。
楼令让华元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