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七章 朱门酒肉臭(2 / 3)

的这些去做,玉林兄觉得可行不可行?”

周友亮哪里不知道齐玉林故意逗他,好脾气的笑笑,又问他。34&29233&30475&2007034&100&100

和县试相同,府试的试卷也是各自出题的,因着辖内连年田赋赊欠的缘故,所以他特地在今年府试的试卷中,加了一道如何彻底改变收田赋难的试题。

他刚才给齐玉林看的正是宝玉关于这一问题的解答。

对于这道题目,宝玉的回答并不像正场时那般犀利,没再说什么“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刑无等级”的话。

不过依然保留了言简意赅,可行性高的优点,对于他提出的问题也给出了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比如说将赋税收取“透明化”“公开化”,比如说提高田地亩产,增加百姓收入。

能想到这几点的学子也不是没有,但是就算是想到了,他们提出的解决办法也大多是“凭空想象”“异想天开”,幼稚的让人发笑。

甚至有学子提出“赋税不入,则重其罚,使民荷枷而游于市”“赋敛不入,则使买田而卖之”等等的傻话。

反观宝玉,他提出的办法都很符合实际,而且标本兼治。

提高田地亩产,他就提出了“秸秆还田增土肥力”,“轮耕减虫害”“劝农功,作器用”。赋税“透明化”“公开化”,他就提出了“立榜村首,榜示赋目”“设举者于官门,则有赏”等等具体实施办法,话不多,但是句句都在点子上。

两厢一对比,高下立现!

“倒是可行,不过友亮,这后面……你觉得如何?”

齐玉林指着试卷上最后一行文字:若此,则必触人之利,如欺上媚下者,如狗仗人势者……推而下之,为万世幸也。

蹙了蹙眉头,又问周友亮。

“我自然是想过的。”

周友亮莞尔一笑,点了点头。

“那……”

“玉林兄,他一个十一岁小儿都知道此举“必触人之利”,我又如何不知?

但是玉林兄也知,老师排除众议推举我做了这直隶府的知府,难道是想让我做什么“太平知府”的?

如今朝堂被……惑乱,我帮不上老师的忙,但是也想尽自己的一份力。”

周友亮直直的看着齐玉林,眼中满是流光溢彩。

“这……”

齐玉林抬起手,还待要说什么,不过很快就收回了手,脸上也露出悻悻的神色:“说吧,上面对我的处置是不是下来了?”

“玉林兄说的什么?我怎么听不明白。”

周友亮摸了摸鼻子,脸上也露出了尴尬的神色。

“我还不知道你,刚刚就一直在顾左右而言他,这会儿还拉着我看什么府试的卷子。

快说快说,落在你手下也不是什么坏事,总比落在那些贪官污吏的手下,看着他们鱼肉百姓还说不上话的强上百倍。”

齐玉林摆了摆手,又催促道。

他不是个狠心的,不过是田赋罢了,他掌管整个太原府,大权在握,真要是下死命令,哪儿有收不上来的道理。

不过也是他倒霉,他在太原府任职三年,第一年旱灾,第二年洪灾,第三年天气倒是没出什么异常,但是西北战事临时增加了田赋。

老百姓们本来就没缓过劲儿,他哪里忍心逼得他们连糠都吃不上。

他倒是也写了折子想让朝廷减免田赋,但是不管是南安王爷的封地大理,还是北静王爷的封地瓦剌,亦或者是东平王爷的广宁都报了灾。

他的折子早就不知道被卫事大臣塞到那个犄角旮旯去了。

一连三年都没能交上足够的田赋,被贬职也在意料之中,而且只看周友亮的样子也知道,他很有可能是成了他的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