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非常好。
文人尚武。
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时代。
单说这一点,后世都不一定比唐时做的好。
文可提笔安天下,武能马上定乾坤。
这才是一个健康的,朱瞻基所期待的强盛王朝样子。
试想朝中大将大字都不识几个,这样的人,你敢将国家的精锐军队交给他?
一副病怏怏的模样,跑两步差点没尿出来,你敢将国家大事交给他?
至于说分两套体系,武有武制,文有文制,这也是扯澹。
且不提本身消耗就是双倍的,对于一个朝廷是双倍的支出,毕竟是建立了两套不同方向的培养体系。
就说从实际事务出发,这天下到底有什么东西事务职业行业是互相没有半点关系的。
就是弯腰在地里种地,那也是需要多读书,了解这些农作物生长习性才能有更多丰收。
相反的,你脑子里就是有再多的东西,坐在椅子上看会奏折都快累死了,你又能把脑子里的东西用出来多少。
当然,其实也并不止朱瞻基知道这些。
这天下聪明人多了去。
而之所以明朝依旧采用的是八股取士,清朝也沿用了这个制度,其本质就是巩固专制统治。
浅显来说,借用后世电视剧中的一句话,八股取士,是给天下人的一个牢笼。
只要你想得到晋升阶级的机会,你就必须钻进这八股的牢笼当中。
包括宋时重文轻武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天下所有人都开始钻研起一字一句,思想被拘束,那自然可以让王朝得到更加持久的统治。
回想整个人类的进程,不难看出。
从最开始为了生存聚在一起。
然后通过制度来维系。
最后因为阶级固化,产生矛盾,产生分裂。
这个自然规律放在王朝当中也是如此。
而八股取士和重文轻武说的直白些,就是为了让这些日后可能造反的人对王朝本身造成的危害小一些。
一个时代最聪明的人是什么群体,一定是读书人。
傻子才不读书。
那些聪明人都清楚,读书是晋升阶级,让自己更好活下去的唯一途径。
连这个道理都看不懂的,不是傻子也绝算不上聪明。
而通过八股取士、重文轻武,将这样一群最聪明之人给禁锢住,让他们一个个病怏怏的,就是想造反,也没那个本事。
这一点,朱瞻基清楚,也有很多人清楚。
但那些人不敢做,也做不到。
朱瞻基虽然可以做到,也敢做,但这件事是危害他统治的。
历代君主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不能做,不敢做。
朱瞻基之所以敢做,是因为他有区别于其他君王的本事。
因为他已经看到了整个人类族群优胜劣汰的自然内卷后最终的结果。
用后世说,这叫人民。
换到如今,这叫百姓!
无论你愿意不愿意,结果是一样的。
整个人类整个社会都会伴随着这样一个自然的发展(内卷)进程不断的发生改变。
而只有当一个正确的答桉出现时,历史的进程才会停止重复的轮回。
简单直白些就是,抓住百姓这个基本盘,打通阶级的晋升通道。
通过不断的整顿吏治,消除资本、士族、官绅等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通过打造大明共同体的思想,取代落后的皇权思想。
当然,这个跨度有点大,朱瞻基清楚。
但在这样一个时代,只要取中,抓住中间点。
就好像1和2之间,不是只有2能救命。
1.1,1.2同样能够救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