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的大军营帐当中后,那汉王朱高煦和赵王朱高燧给出的回应也很快很简单。
不行!
一定要将那三杨送过来。
在那老二和老三的眼中,三杨是朝中太子当初给朱瞻基留下的肱股之臣。
也是如今朝廷支持朱瞻基的根基之所在。
所以自己那大侄子朱瞻基不管是为了不让自己人寒心,还是为了保证自己对朝廷的掌控,他都不可能做出这样的事情。
别说是送那三杨到他的军营之中了,就是为此而责罚那三杨都是寒了天下人的心。
不过反过来说,若不是觉得这件事朱瞻基不可能答应,他们也不会提出这个要求。
总而言之,他们就是借故拖延着。
而另外一边的朱瞻基并不知晓这些。
虽然他从那信件之中看出了自己那二叔和三叔并不想真的动手,但如今他们一直借故拖着是什么意思?
这一点他朱瞻基还真是没有搞明白。
该答应的,他朱瞻基都答应了。
也保证过日后不会因此而为难他们,甚至会保证他们的地位和身份。
若是真有心归降,不该如此啊。
不是应该第一时间答应,争取换一个好的印象吗?
想着这些,朱瞻基是百思不得其解。
实在搞不懂自己那二叔三叔到底是想要做什么,不打,也不投降。
就这么拖着。
琢磨了半天,还是搞不清楚对方什么意思的朱瞻基,也只能是继续通过这种书信的来往与自己二叔三叔拉扯。
至于那二叔三叔是不是真的怀疑朝中大臣是奸佞,他朱瞻基压根没有想过。
那三杨是不是奸佞,就算他朱瞻基不知道,那二叔三叔自己不知道吗?
所以在搞不清楚他们到底要做什么的情况下,也只能是通过这种方式与对方周旋。
不过,朱瞻基也没有真的将所有精力都压在了让自己二叔三叔主动投降的事情上。
如今双方距离这么近,做一些事情也很简单。
更何况那明军大营有多大,四周占据了多少土地。
自己那二叔三叔是绝对不可能全部都盯着的。
所以,在暗中,朱瞻基还在与那军中的其他将领们有着书信上的往来。
其中虽然有像张辅、陈懋这种老爷子留给他的人。
更有一些对二叔三叔忠心耿耿的将领。
在这些写给他们的信件当中,朱瞻基言明了利害关系,更是给他们讲清楚了如今的大局形势。
并且给他们承诺,这件事从一开始并不是他们的过错。
只要他们能够及时的悔改,他朱瞻基就会既往不咎。
并不会将这些错误归咎到他们的身上。
他们依旧还是军中的将领,与之前无疑。
同时,还将他们各自府中的家人为由,打感情牌。
这双军当中的都是自家人。
到时候真的动了手,说不准你对面的就是你自家的亲戚也说不准,这种仗,怎么打?
岂不是仇者快,亲者痛?
总之在明面上与二叔三叔周旋的同时,也在做着自己的事情。
转眼间。
自从朱瞻基来到这山海关以背安营扎寨后,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天左右。
在这十天内,朱瞻基给自家二叔三叔写的信倒是不少,也说了很多。
但他们就是一口咬准了,说是朝中有奸佞,他们并不是在造自己大侄子的反,而是在清君侧。
对此,朱瞻基也是毫无办法。
毕竟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
所以暗中也只能是加大了对那军中将领们的拉拢。
同时要求那军中的张辅、陈懋等人也配合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