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不用准备了,我顺手灭了。(2 / 4)

只将其当做了一块桉板上的肥肉,就看这块肥肉周围是不是有猎人在伺机等待。

却完全忘记了,这块肥肉本身是不是有毒。

而他的大意和错误的判断,也导致了这一场战斗的大败。

但凡他们提前得知这一支明军骑兵是通过这种战斗的方式来打仗,他们完全可以在四周的某个方向布下埋伏,等待大军从正面逼退对方的时候,埋伏的骑兵再从中突然冒出。

这一场战斗便结束了。

虽然如今这一场战斗看上去明军大胜,优势很大。

但其实一直都是走在钢丝绳上。

瓦剌兵有兵力优势,他们可以犯很多错。

比如现在,经历了这一场大败,打了大半天,他们的兵力依旧远超明军。

可相反的,如果明军在决策上出一丁点的问题,被瓦剌大军牵扯住,不到二十分钟,这一场战斗便会结束。

而战斗的结果,也会像如今一般,只不过战损比肯定是反过来的。

但事已至此,已经没有任何后悔的机会了。

他绰罗斯·脱欢想跑,跑不掉。

而朱瞻基,又怎么可能将这么好的机会白白放过,让这个大敌继续留在后方,时刻威胁他们漠北的土地。

如今这一幕,正印证了兵法之中所说的谨慎二字精髓。

一招不慎,满盘皆输。

你就是有通天的本事,有一万种日后报仇的战法战术,那也要熬过这一场战斗才有机会。

可老天已经给了他一次在大草原上遭遇到兵力不足的大明朝太孙朱瞻基的机会。

又怎么可能给他第二次机会。

整整一天的时间。

双方兵力不吃不喝,就一直在这大草原上互相争斗,追击、逃跑、反扑、牵扯.......

可不管这一场战斗到底有多焦灼,最终的结果就是,瓦剌人的兵力再次被消耗了三千多。

在最后瓦剌人的兵力只剩下不到七千人时,以部族形式聚拢起来的瓦剌将士们,在这一刻终究是熬不住这种煎熬,在没有得到首领绰罗斯·脱欢任何指示的情况下,作鸟兽散。

抛弃了所谓的部族,开始对自身生命的生存问题做出了最后一次的挣扎。

而在看到这种情况后,朱瞻基也没有半点犹豫,尽管那些散去的兵力很多,但光靠这些散兵游勇,没有任何组织纪律的瓦剌人,根本无法对明朝造成任何的危机。

真正对他们有威胁的是,是一支有组织有纪律,受统一指挥的势力。

只要没有了瓦剌部族这三个字,他们就是人再多,也没有任何的作用。

所以对于这些占据了瓦剌部族仅存兵力七成以上的逃兵,朱瞻基只派出了周全率领一千人的兵力去追击,并且要求他们不得分兵,而是针对那些兵力少于他们的逃兵,进行追杀。

能杀多少算多少。

不要求全部留下。

而朱瞻基自己,则继续率领着麾下不足四千的兵力,继续追击着那瓦剌部的首领,绰罗斯·脱欢!

今日只要这绰罗斯·脱欢还活着,瓦剌部族四个字依旧还存在着,那么这些逃亡出去的瓦剌将士就终有一日还会回归。

只有将其消灭掉,在十年二十年内,漠北可保无忧。

这也是为什么中原王朝最害怕的就是在那漠北和漠南的大草原上出现一个可以统一草原的霸主。

相反,只要他们互相争斗,就算人再多,也没有任何威胁的原因。

这一点从后世侵华战争上国内的历史便可以看出来。

各地军阀实力加起来其实不弱,但为什么还是被列强欺辱。

团结,是面对任何挑战时的不二法门。

这一点,不光体现在战争。

所以很多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