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朕教导他?指不定谁教导谁!(4 / 9)

。”

可这些朱棣又如何会不知道。

当即便说道:“此战刚胜,这是草原各部对朕的试探,既然是试探,便不可能派遣多少的兵力。朕料定他们今日不会再来,命令三千营的骑兵从左右两侧分别前进,遇敌则回,五军营快速行进!”

见朱棣态度如此的坚定,一旁的将军们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按照皇上朱棣的要求,将命令传达到了前线。

而与此同时,坐镇中军大营的朱棣,却并不着急。

大军行进,可不是说走就走,说停就停的。

几十万人的行动,一定是分别行进的。

缓缓来到面前的沙盘前,看着此刻中军四周的态势,眼眸中的目光彷佛能够看破世间一切一般。

“想拖延朕?不付出点代价,可不行......”

听着朱棣的话,一旁也正在分析着战局,揣测着敌军心思的于谦,顿时心中一怔。

虽然这一场仗明军靠着火器的威力,很快便将那鞑靼部的骑兵击退。

这一场仗打的太容易,也太快了。尽管双方的战斗力有差距,也不可能这么快这么轻松的完胜了。

在经过最初时的喜悦后,于谦已经开始沉下心去思考起了这背后的意义。

而就当他百思不得其解,不明白这草原部族这么做,背后的意义到底是什么时。

皇上朱棣的一句话,却瞬间解开了他心中所有的疑惑。

拖延明军的行进速度!

为什么?

因为明军每日的驻扎,都需要后方的供给。

在这里多停留,多耽搁一日,明军后勤补给的压力就越重。

要知道,如今的明朝大军刚刚抵达塞北斡难河畔,他们此行光大军本身带的粮食都还没有消耗完。

更何况是后方运输的粮食。

只要多耽搁一日,那明朝大军内部的粮食便会消耗无数。

当明朝大军后勤补给的压力最重的时候,不正是正式出击的时刻吗?、

跟他们纠缠一日,明军内部的粮食压力就会增重一分。

对于明朝大军而言,尽早与他们决战才是最好的选择。

因为这个时候的明朝大军,不管是气势补给,还是体力耐力等等这些方面都是最足的时候。

这个时候与明军动手,吃亏的一定是自己。

反之,对于那些草原部族而言,这里就是他们的家乡。

他们在这里的每一日,只要不战斗,那就是在休息。

如此下来,以逸待劳。

在将明军在草原之上拖个十天半个月,甚至两三个月,半年后。

这些远道而来的明军,还能有多少的斗志?

还能有多少体力耐力?

毕竟,帐篷对于草原人而言,那就是家。

是最舒服的地方。

可对于这些明军将士而言呢?

每一日都是在煎熬。、

还有明军所依靠的火器,那弹药可是有限的。

在想到这些后,于谦终于是恍然大悟。

只是没有想到的是,自己怎么想都想不出个结果的事情,这皇上朱棣却一眼便将其看破了。

这一刻,他于谦也终于是明白了自己这个所谓的熟读兵法,与真正在战场上指挥过千军万马的人,到底有多大的区别了。

于谦那敬佩的目光,很快便被朱棣所捕捉到。

看着这小子的神色,朱棣顿时一笑,倒也不怕麻烦,问道:“怎么样?状元郎,看出些什么?”

听到皇上朱棣的问话,那于谦倒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属下只觉得此次鞑靼部的迎战有些问题,却怎么也想不明白。适才听到皇上的话,属下才恍然大悟。”

闻言,朱棣也来了兴趣,问道:“恍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