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旁人讲述当中,简直比那朱高煦讲述的还要精彩。
就为了证明自己的眼光要强过旁人。
加上京城当中权贵的圈子本来就没有多大,这一家两家也就罢了,如今这十几家都认领了那国债的份额,一时之间顿时便在整个京圈贵族当中,引起了渲染大波。
不少的人都在吃着早饭时谈论着那国债的事情。
毕竟在新政推行下,土地收益不如以往并不是一家两家的情况,而是普遍的情况。
以往大手大脚惯了的宗亲贵族们。
如今却要因为新政推行而节衣缩食,这怎么能接受。
对于往后生计的担忧,也并不是一家两家的事情,而是整个京圈贵族的共识。
如果要他们这些人当第一波人,他们自然会因为各种可能存在的风险而担忧。
可在知道越来越多的人已经认领了份额,并且带着银子送到户部,领取了国债文书时。
这一个个都急了起来。
首先银子是送到户部的,也就是说,这件事的的确确是朝廷所正式发行的。
而不是那汉王爷自己搞出来的。
虽说朝廷说到底只是老朱家的朝廷。
但从以往的各种事情来看,朝廷无论是做什么,也都是遵照着朝廷法令来办事的。
不会真的出现那种,一句话便罔顾整个朝廷法度的情况。
第二,还给了那国债的文书。
约定的内容都在那文书之中有记录,并且还有朝廷户部的大印。
这更加给予了他们十足的信心。
最重要的是此次朝廷国债一共也就发行了200万两的数额,一旦这个数额全部被人认领。
那就没他们什么事了。
当府里的下人丫鬟从各处得到消息,某某府上已经带着银子去认领国债时。
更是让这些人心中焦急。
尤其是那国债可以随时取出的条件,更是刺激着他们内心当中的贪欲。
这一大清早,不过用了一个时辰的时间。
此次朝廷所发行的200万两国债便全部被人认领,虽然还有一些人没有来得及将现银运到户部,但已经提前与汉王约定好。
又用了半个时辰的时间,汉王朱高煦一脸笑意的将后续的事情全部安排妥当后。
他压根没有丝毫的停留,便带着户部的折子,朝着那鸡鸣寺而去。
而那鸡鸣寺内,老爷子朱棣虽然也派了人在京城当中四处的探查监视,但因为事情发生和结束的太快了。
他们压根还没有来得及将获取到的情报送往鸡鸣寺内。
那完成老爷子交代筹措两百万两军饷差事的汉王朱高煦,便已经来到了那鸡鸣寺内。
靠着老爷子给的特权,不用禀报,汉王朱高煦便径直来到了老爷子的厢房之内。
在门口命人通报了一声后便走了进去。
瞧着这急匆匆赶来的老二,朱棣正疑惑他来做什么的时候。
却看到那汉王朱高煦从怀中掏出一份折子,然后将其献给老爷子的同时,说道:“爹,你叫儿臣筹措的两百万两军饷,儿臣已经全部筹措完毕,这是户部的折子,爹您可以查阅。”
随着那汉王朱高煦的话说完,一旁那老爷子朱棣顿时露出了震惊的目光。
原本那幅澹定从容的神情也荡然无存。
一把接过那户部的折子后,便仔仔细细的查阅起来,直到他将所有的内容查阅完,并且在那折子最后看到了户部的印章后。
他终于是相信了朱高煦的话,也相信了他真的在这短短的几天内,便为朝廷筹措出了整整两百万两的军饷!
两百万两啊!
当然,朱棣很清楚,这件事情的背后,一定是朱瞻基那小子谋划的全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