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既然跑不了,那就干!(9 / 9)

到了一旁。

如今听这小子这么说,朱棣还真挺意外的。

不过,在惊喜之余,朱棣瞧了眼朱瞻基那小子,却疑惑的说道:“你小子,不会是故意弄够这些银子,想撵你爷爷去北边吧?”

朱瞻基心中一惊,赶忙陪笑道:“爷爷,您看您,这是孙儿的一片孝心!”

见此,朱棣倒也没再追究什么,只是躺在那龙撵之上,说道:“你小子这次做的不错,给爷爷解决了一大难题,你放心,这次爷爷出征,一定带着你小子去见见世面。”

听到老爷子这话,朱瞻基顿时傻了眼。

“爷爷,这就不必了吧?您不是让孙儿勤加处政吗?孙儿在京城里,替您看好朝廷不是更好吗?”

可老爷子朱棣却压根不理他这些,说道:“处政自然是要处政的,可这当皇上的,没打过仗,那还算咱老朱家的人吗?”

朱瞻基在心里头无奈的同时,也是暗骂了一句老王八蛋。

这一群人,整整走了两三个时辰,直到那朱瞻基都跑到了后面的轿子里去吃午膳和睡觉,这一条长龙般的队伍才抵达了那黄俨所查到的水库之处。

站在那水库的高坡之上,这朝廷的文武百官们环视周遭,瞧着这四周的土地都被那一道道的水渠所包围时,才终于相信了朱棣的话。

还有这水库,这么多的蓄水量,完全可以为西面那些低矮的土地供给水源。

在那四通八达的水渠作用下,周围这几十万亩的土地,可不就成了那水资源丰富的水稻种植田了吗?

只需要派些人手将其中的荒地开垦,转眼便是几十万亩可以随时种植的良田。

大明朝这么多的土地,之所以还会在缺粮食的情况下还开垦不出很多的耕地,本质的原因就是很多地方光开垦出来是没有用的。

没有水,或许距离水源太远,根本没有任何开垦的必要。

尤其是这南方,长江流域。

因为季候的原因,小麦的种植产量十分的低。

唯独这水稻的产量最高。

可偏偏种植水稻,水是很重要的一环。

看着如此壮观,震撼人心的一幕,那些个朝堂上原本对朱瞻基莽撞行为还颇有微词的文臣们,如今也不得不叹服这位长孙殿下的大手笔。

光是这水库水渠的构想,就绝不是他们这些朝臣们敢想出来的。

一出手,便是几十万亩的良田,这要解决多少百姓的粮食问题!

就当众人纷纷围在朱瞻基这位长孙殿下身边感叹之际,一旁的老爷子朱棣,却突然指着远处,对身边的朱瞻基问道:“臭小子,那里是干什么的?”

听到老爷子的问话,朱瞻基与一旁的朱瞻墉皆是脸色一变,可转瞬间又恢复了平静,互相对视一眼,对着老爷子忽悠起来。

“爷爷,您说什么?那儿?孙儿也瞧不清楚啊,那是山吧”

------题外话------

求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