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章 郭德林乖孩子(2 / 4)

况调研组的工作人员,再怎么心急,车速始终也拉不起来。

无可奈何之下,这些风尘仆仆的情况调研组人员,好不容易赶到德绥县的时候,就只能到当地的邮电局,向脂米县的指挥部打电话,请示接下来该怎么办?

而在脂米县府的指挥部办公室里。

魏领导手上捂着个茶杯,却不喝,而是静静的坐在沙发里面,看着在座的各位同事们在那里争论。

负责治安的同志开口说:“根据我多年的工作经验,以及用刑侦心理学作为理论补充,我个人认为...这件事情,罗旋同志参与其中的可能性...不大。”

旁边有同志开口了,“哦?那就请说说你的判断,源自于哪些信息,好让让我们参考参考。”

“第一,双方其实并没有产生过真正的正面冲突,其中一些间接的小冲突,我认为并不足以让罗旋同志,冒着自毁前程的风险,而出此险招。

第二,单从双方的实力对比来说,我并不认为郭德林同志,能够对罗旋同志构成明显的优势。”

负责人开口道,“既然哪怕以后两人产生正面的冲突,受害人一方,并不能在罗旋同志那边取得明显的优势,那么罗旋同志,又何必要这样做呢?”

听了这位负责人的话,在场的其他同志,一时间都陷入了沉思。

确实,要从双方实力对比上来说。

别看郭德林整天横冲直撞,无所顾忌的。

但真的要说号召力和影响力,他和罗旋比起来的话,还差的远呢!

郭德林大不了人纠结3,50号人,已经不得了了;而罗旋要想摇人的话,估计是用“千”来做单位。

其次,郭德林没钱。

由于他们没有固定的收入,这就导致了郭德林的那帮子家伙,很难持续投入大量的资源,和对方进行长期对抗。

还有一点,罗旋这边是在忙着搞生产,而郭德林那边是在搞破坏。

人心何所向?这还用问吗,一目了然的事情...

因此,很显然双方的实力就不在一个层级上嘛。

但是在座的各位之中,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我听说这个罗旋同志,是个刺头。有时候,他不但不听上级的招呼,而且还敢于和上级对着干。

还有啊,啊,这个我也只是听说,如果并不是那么符合事实的话,那么大家听听也就算了。”

那人打完预防针,随后继续说道,“我还听到有群众反应,罗旋同志这个人,心胸似乎并不是那么开阔...有不少的群众,都说他很护短。

甚至简直可以称得上是有仇必报...啊,同志们,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情的话,不知道大家会不会,得出不同的判断呢?”

现场又是一片沉默,因为谁也把不准,这件事情到底是怎么回事?

而刚才那位同志所说的,罗旋这个人很护短,基本上是有仇当场就报...

对于这一点,大家虽然说没有亲眼见过。

但通过罗旋以雷厉风行的手段,裁撤掉那3家效益低下的小厂子的作风上来看。

大家心里面也一致认为:这家伙,确实也能干的出来。

但是可能归可能,凡事都得讲究一个证据。

毕竟是正儿八经的部门,谁也不会学郭德林那种二货,全靠一通胡来。

所以今天在指挥部里面开会,大家说来说去,最终也没拿出一个统一的意见。

没办法了,那就只有等到情况调研组把信息反馈回来之后,再做决定了。

恰在此时,已经赶到德绥县的情况调研组,刚好打回来电话,请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

于是,办公室里的人纷纷把目光投向位领导。

“让情况调研组的同志,先尽快赶到西京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