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2章 许大良植树(3 / 4)

现在整个脂米县里,谁不知道十里铺生产队,社员们个个肥得流油、日子好的冒泡?!

十里铺生产队的日子越过越好、越过越红火。

阡陌相连,鸡犬相闻的官庄生产队社员们心中,就愈发的愤怒:这人比人呐,气死人,货比货就得扔。

同样是从巴蜀来的插队知青,同样是主持兴建水利设施、同样是想带领乡亲们发家致富。

可最终的结果呢?

却是大相径庭!

简直就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下...不,是在淤泥里。

于是官庄生产队,社员们心中的怒火,越积越深、越烧越旺。

最终,

他们会把怒火发泄到谁的身上?

这就不言自明了。

这一天晌午时分。

许大良正蹲在窝棚门口,后背朝外。

“怎么,又断粮了?”

在许大良的身后,传来朱赶超的声音:“喏,我给你拿来了10个馍馍,你先拿去凑合一下吧。”

“拿走。”

许大良头也不回的哼唧道:“自个的日子,我自己熬。谁要你跑到我这里来晃荡?还嫌我心里不够烦躁吗?”

朱赶超嘿嘿一笑:“你心里烦躁归烦躁,可那顶不得饭吃。别倔了啊,咱们谁不知道谁呀?”

“你知道我?”

许大良闷声闷气回道:“知道老子,还给我拿馍馍来?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吃面食,不抗饿。”

巴蜀有很多人,不会拿面食当主食吃。

就像塞北大家很稀罕的白面饺子,落在不少巴蜀人那里,只能把它当成零嘴吃吃。

如果连着吃上一天的饺子的话,像许大良会觉得他自个儿没吃饭一样,会饿的四肢无力。

反过来也一样,很多北方人连续吃几天的米饭,也会觉得肚子里老是空空荡荡的。

这和面食米饭,谁好谁差没关系。

只能说这是长期以来,养成的生活习惯,所造成的差异。

朱赶超听到许大良这么一说,不由伸手把他的肩膀给掰过来:“你在吃...许大良!你干什么!为什么要这样折磨你自己?”

许大良嘴里,

塞着满满的白色泥土,还有一些黏黏湖湖的绿色汁液,正顺着许大良的嘴角缓缓滴落...

“这有啥?”

许大良满不在乎的,举着手里那个白色的“饼子”啃了一口,“你恐怕不知道吧?这叫做高岭土。

在里面加上一点杂面、再弄上一点点野鸡油,加葱花、盐,花椒...味道还真不错嘞。”

朱赶超怒极:“爬!困难时期的时候有人吃观音土,老子又不是不知道。

许大良,赶紧收拾东西给我走!咱们下山,你一个好好的有为青年,难道这一辈子就想报废在这荒郊野外?”

“别说的那么难听。”

许大良一边若无其事的喝着野菜熬成的湖湖,一边啃“白面饼”:“我这叫忆苦思甜。这个白饼,味道其实不错的。

你没看我加了那么多的作料?朱赶超,你肤浅了哈。

你没看见报纸上说,在南美洲有个叫海地的地方。用高高岭土做白饼卖,还是一种产业哩!”

朱赶超大怒:“少跟我日南扯北的!我管它海地还是地中海!不走是吧?”

“呲——”

只见朱赶超划着一根火柴,就待把许大良赖以遮风挡雨的窝棚,给付之一炬!

“你敢?”

许大良也怒了,勐地一下子就扑上去,将朱赶超给掀翻在地。

两个身强力壮的年轻小伙,顿时在黄土地上打作一团,直蹬得黄沙飞扬、让人迷离的睁不开眼...

正在此时。

塬上响起一道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