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余泽海的想法!(2 / 3)

计,路基宽度不小于4.5米,路面宽度不小于3.5米。”

说到这里,村长余泽明就满脸的憋屈:“海娃你知道么,我上次还专门跑到镇上咨询过这事,咱们这里的乡村道路,国家每公里最多补贴五万块钱。而且,即就是这个价钱,镇上每年的指标还十分有限,毕竟盘龙镇下辖那么多村子,如今都翘首以盼眼巴巴的等着。”

“若不是考虑到后果问题,我当时就想呸他们一脸!特么的!海娃你可知道,即就是修建那种最低标准的单行道公路,也就是3.5米的路面,每公里的造价也远远不止五万块钱。区区五万块,不要说耗费的人工成本了,甚至就连铺设路面的水泥砂石成本都不够。”

微微一顿,余泽明耷拉着脑袋,长叹了一口气说道:“不管事后能否拿到国家五万块钱的补贴,单单自筹这一项,就已经卡死了我们村的脖子。三十公里啊!从盘龙镇直通咱们村口,少说也得有三十公里的路程,而且,咱们这条路可不比那些平原地带,这中间大多都是险峻的山石,算起来这个造价就贵的海了去。我们全村总共三百多户人家,即就是砸锅卖铁,也筹不来那么多的启动资金啊……”

余泽海闻言也沉默了。

账怕细算!

余家坳村人祖辈都是种田为生,如果遇到雨水均匀年景好的话,小麦亩产也能有800斤左右;如果遇到洪涝旱涝灾害,亩产能有个三四百斤就算是挺不错了。就按照丰产900斤计算,国家当前的惠农政策是7毛5 每市斤,每亩麦子的总收入是675元。接下来再来看成本,每亩地需要复合肥80斤120元;尿素40斤40元;农药5元;种子30斤30元,这些开支加起来共计195元。扣除掉这些开支,毛收入也就480元。

当然了,若是再算上耕地、播种、施肥、除草、收割、脱粒、晾晒等耗费的人工成本,最后能到手的纯利润又有几何?而玉米的情况,基本上和小麦类似。

就按每家十亩地来计算,一年夏、秋两季总营收还不足一万块钱。

注意!

这是一户家庭的年收入,而并非是个人的年收入!

余泽海虽然不知道这个世界对于贫困家庭的标准是什么,但是以余家坳村的家庭年收入情况,若是放在前世的地球上,妥妥的都是清一色的贫困户了。像这样的家庭,指望着每年累死累活种的那点庄稼,如何筹得起高达数百万、乃至数千万的修路钱?

正因为粮食不值钱,所以,村里人除了每年娃子交学费,亦或是收种季节买化肥时,会背些粮食出去换钱外,其它的几乎没有拉出去廉价销售的可能。也就是说,每家每户看似有着近乎一万块的毛收入,但实际上却只是柜子里的粮食。

试问,钱从何处来?

“明哥,你回头去镇上再打听打听,看看咱们村儿这个情况,国家到底能给补助多少钱?还有就是,最好能找些专业人士对这条路做个实地勘察,系统的评估一下,看看到底需要咱们村自筹多少钱?”余泽海想了想,继续说道:“另外,我这次来是想承包青龙湖水库以及周围的那片荒山,然后进行大面积的特种养殖、药材种植、果树栽培,以及水产养殖等。”

“不过,我有一个要求,那就是一旦我和村里签署协议并支付了相应的款项后,明哥需要说服村民,然后把这批钱拿出来修路!镇上若是能申请到补贴,咱们就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走;若是没有补贴,那咱们就用这笔钱自己来修,不够的话可以向我转借,但是在修路之前需要去镇上和市里说清楚这笔钱是借来的,等路修通以后,村子需要设立收费站,用来归还借款!”

“这就相当于咱们村子自己出钱修路,拥有这条路的所用权。我们不需要政府补贴,镇上节省了这一笔开支,他们绝对会答应的!”

其实对于修路这件事,余